省城来的工作队,义务帮扶助脱贫
来源: 2019-12-26 16:40:46 责编: 何雪峰

日报客户端

​“走,到村里的文化广场排队去,村里来了省城里的专家给俺们免费瞧病啦!”在宿州市泗县大杨乡李庙村,村民们奔走相告。大家口中所说的省城里的专家,指的是党外医疗团队——九三安医大基层委安医附院支社。他们受大杨乡李庙村扶贫工作队的邀请,到当地开展送医送药扶贫活动。

据李庙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安徽省直机关工委组织部副部长卞国辉介绍,通过一年多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发现老百姓因病致贫的较多。请来省城的专家给乡亲们看病,就是让老百姓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把帮扶工作做到“点子”上。此次邀请省城专家来李庙村送医送药只是该村扶贫工作队精准帮扶的一个生动缩影,面对李庙村村情,工作队“把脉问诊”,开出精准脱贫“药方”,助力村民拔穷根、摘穷帽。

访民情,心中有底数、脚下有方向

李庙村位于大杨乡西北部,徐明高速东侧,由原时李村、张徐村合并而成。由于地理和历史缘故,该村重病户、残疾户和孤寡老人较多,基础薄弱。为了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工作队理清思路,先从掌握村情开始,一抓入户走访,二抓精准识别,摸清“家底”,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

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和扶贫小组长通过多轮集中走访贫困户,详细了解贫困户地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同时走访调研一般农户和“6+1”类人群户,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李庙村脱贫攻坚年度工作计划、李庙村产业发展年度工作计划和李庙村产业扶贫三年工作规划,并对村级脱贫攻坚“四项清单”进行重新梳理制定,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明确脱贫时限。同时,狠抓人员识别核查,为确保达到“真扶贫、扶真贫”,通过精准再识别、建档立卡回头看、“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及脱贫攻坚大排查工作,对所有贫困户和已脱贫户进行再次精准识别,对可能存在贫困因素的一般农户进行摸底排查,确保“真贫不落一人”。

惠民生,扶贫扶志,铺就致富路

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战。李庙村紧紧围绕“3+2+1+N”的产业发展思路,努力打造“5个基地”。总投资521万元的光伏基地,目前已有200多名贫困户从中受益,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有30万元来自该项目;占地100亩、总投资180万元的蔬菜大棚基地也已建成落地,项目的投入使用后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5万元收入,带动20余户贫困户就业;樱桃种植基地得到了发展壮大,种植面积达到300亩,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3万多元的收入;良种繁育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带动了12户贫困户就业;积极推进高蛋白大豆种植和黑麦种植基地建设,努力让广大群众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得到实惠、尝到甜头。

“双基”建设提升扶贫满意度。面对李庙村较为薄弱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想方设法、多方协调,2018年以来共争取各类资金600多万元,实现村内“水电路网”全贯通,并建成文化广场,让村民健身娱乐有去处。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村庄的变化和这些变化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更切实感受到党的扶贫政策惠及到每家每户,对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的满意度与日俱增。

乡风文明助力村庄大治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统一思想,采取“党建+乡风文明”工作模式,狠抓村庄移风易俗,以乡风文明助力乡村综合治理。去年以来,举办了首届“最美李庙人”评选表彰活动,先后有20人次获评“脱贫攻坚奋进奖”、“好人好事贡献奖”、“家庭环境优质奖”和“李庙最美好婆婆”和“李庙最美好媳妇”称号,开展首届“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挂牌授星活动,成功举办了李庙村家庭春晚,并在安徽电视台进行了宣传报道。

聚民心,合心合力,构建脱贫大格局

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对李庙村进行结对帮扶,组织省直医疗专家服务团来该村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进行9种科目的诊断治疗和咨询,免费发放价值2万元的药品;为提高村整体建设规格质量,联系省建筑设计院帮助设计环境整治提升规划,编制建设目录;联系合肥公交技校开展教育资助宣传,加强对贫困户子女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联系省律师协会的多位专家开展法律业务免费咨询和义务法律援助;联系县联通公司为村爱心超市捐赠相关物品,联系省直机关工委为李庙小学捐赠了4台电脑、1台空调、1架钢琴和多项体育器材,为李庙村卫生室捐赠2台电脑和1台电视。

驻村以来,省直机关工委已向李庙村帮扶价值百万元地物资,让帮扶的活水从源头不断涌来。(袁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