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给我家送来了这么多的防护用品,还帮我去拿快递,虽然你们戴着口罩,我不能完全认出都是谁,但是我知道你们是为了谁,你们的付出我记在心里,我相信有了大家的一起努力,疫情很快就能过去。”歧阳村武汉返乡隔离人员杨某说到。就在前一天晚上杨某的包保责任人柳巧收到了一条微信,微信的内容是快递到了,希望包保人帮忙去拿一下,这个90后小伙子二话没说,只一句“放心,我马上去拿,明天就给你送去。”
连日来,为更好地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有效减少人员聚集,烔炀镇在做好疫情防控值守的同时,想到了“代购”服务这个办法,义务为群众提供代办跑腿服务,当好“后勤服务兵”。各村(社区)都组建了一支以村党员干部、志愿者为主要成员的“民事代办”队伍,每天义务为群众代购生活用品、瓜果蔬菜、其他事务等,这已成为该镇疫情防控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家的水龙头坏了”“我家的煤气用完了”“我家的蔬菜没有了”“我的高血压药没有了”......每天村级疫情防控微信工作群里面都陆续能接到这样的群众“点单”,从油、米、蔬菜,到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等。各村指定一名干部将这些“订单”统一整理后,按照包保责任人定向“接单”的模式,包保人到镇区落实代购服务,再送货上门。这种“群众点单、干部跑腿”的服务模式,有效的减少了人员流动和接触,保障了群众居家生活,还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
“考虑到村里面有些留守老人、独居老人出行不便,又不会用微信,我们组织志愿者实行‘一对一’服务,上户收集他们的生活需求,再由志愿者去购买送上门。”花集村党委书记刘海峰介绍说。
像这样的一件件暖心事,烔炀镇每个村都在发生。疫情防控紧要关头,干部为群众代购生活用品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事,这些“民事代办员”,已成为烔炀镇疫情防控前线的“群众贴心人”,在烔炀镇构建了一道暖心的“防疫堤”。(何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