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镇:一个村书记的脱贫"梦”
来源: 2020-04-16 16:06:07 责编: 大虫

安徽日报

“我女儿今年考上安徽医科大学了!”一谈到自己的女儿,老杨颇为激动地说着,“这日子是越过越起劲儿了,朱书记的好咱们家会一直都记着!”

老杨名叫杨礼荣,岩潭村人,独自一人拉扯着一双儿女长大,日子说不上好,却也不算坏,眼看着女儿即将高考,小儿子也到了念书的年纪,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他本该承担的更多。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却给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小家庭蒙上了一层挥不去的阴影。

病魔压垮了这个爱笑的汉子,看病的支出、孩子的学费更是让老杨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病好之后的他也已经承受不了繁重的劳动,眼看着新学期伊始,两个孩子的学费还没有着落,老杨更是急得彻夜难眠。就在老杨辗转反侧之际,一个人的出现给杨礼荣带来了希望。

22e01d59d88d39b9a5f076699816a23

朱宗财是村里的党总支书记, 2015年第一次接触扶贫工作的他就深知这其中的难处,而岩潭村作为泾川镇三个贫困村之一,工作难度更是巨大。

“扶贫不是玩笑!”和朱书记接触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这句话他说了不下五遍。怎么才能把扶贫工作做好?接到任务之初,由于信息杂乱和缺乏准确性,朱书记对全村一百四十多户建档贫困户进行了一一入户走访,家里有什么困难?有没有脱贫的手艺?能不能安排活儿干?一本笔记本一只中性笔就是朱书记日常工作的全部,每一个能帮助脱贫的信息都不会漏过。谈到日常生活,“我平时看得最多的就是其他村脱贫经验,别人行的咱们也行!”说到这,朱书记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今年剩下的一百一十五户都实现脱贫了,这个贫困村的帽子我戴够了!”

1e711fd2c968cb50083e0d546d63bb9

岩潭村本就不大,起初听闻老杨的事,朱宗财就在本子上记下了一笔,眼看着杨礼荣日渐憔悴,朱书记拿上自己的小本儿上门了......“这么大的事也不和村里说,你现在都成贫困户了,还要不要吃饭?你家两个小的还要不要上学?”朱书记大手一挥,给整件事划上了句号。“放心!村里一定带你脱贫!”原来,他早就了解到老杨家的困境,眼看这个小家庭无以为继之时,代表村里伸出了援手。

“要想富,多种树!”就这样,在朱宗财的身体力行之下,一片小树林慢慢长成。“咱们栽下‘摇钱树’,好日子会来的!”终于,峰回路转,精准扶贫让这个小家庭重新回到了正轨。

其实,像老杨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多年来,从2014年建档立卡的145户贫困户,到历经多次动态调整和自然减员,如今全村建档立卡户减少至115户,并且全部为脱贫户。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的几万元,到2019年58.02万,预计2020年有望突破70万元。朱宗财和扶贫工作队队员们“磨破嘴、跑断腿”,在收集扶贫信息的基础上,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交出了一份绣花般精细的扶贫答卷。(王文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