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砀山县赵屯镇,机声隆隆,麦浪滚滚。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处处呈现一片丰收景象。身着红色禁烧志愿者宣传服的万楼村后备干部马铭声骑着电动车在万楼村田间宣传禁烧,黝黑的皮肤、黑色工装裤、一双满是尘土的皮鞋。他笑着说:“别人开车去大路巡逻,我喜欢骑车去一些看不到的地方。我以前其实挺白的,只是现在晒黑了。穿皮鞋是因为经常下地容易沾泥,擦擦就行了,深色的裤子耐脏,秸秆禁烧期间,大家都得深入田间地头当农民,地里秸秆能及时干净,我脏点也没啥。”
他乡月不及故乡明
时间拉回到10年前,19岁的马铭声和姜慧珍从小是一对青梅竹马,两人同时去天津读大学,毕业后,马铭声在一家药企做销售,姜慧珍从事文员工作。结婚之后,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宝宝。看着这个小家伙,马铭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内心偶有失落。自小家庭环境就比较困难的他深知养育之道不只是育人更在育心,而他乡的月亮终归不能照亮他明天的路。深思熟虑后,他和妻子毅然放弃了天津的繁华,踏上了回乡的路。2019年夏,他们的第二个宝宝降生了,如同这个惊喜一样,砀山县组织号召有志青年加入到家乡的建设中,他俩参加了全县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马铭声和姜慧珍一边看孩子一边学习,重拾起散落的书本,深夜青灯黄卷,笔尖、纸张摩擦声和婴儿哭啼声在交织了2个月后,分别考上了赵屯镇万楼村和黄庄寨村的后备干部。
马铭声和姜慧珍讨论工作
担当作为的党建助理
虽冠“干部”二字,马铭声一直以“公仆”视己。进村后,党建工作是自己的第一份锻炼。他积极组织开展三会一课、核算收缴党费、协助党建副书记归档材料,同时还担任辖区内峻浩木业、森宏木业两个企业非公党建工作的指导员。由于村两委对电脑操作不熟练,马铭声担起村里的科技力量,Word、Excel不同表格之间的数据求和、比对、筛选,最后形成文字报告。他化身“小编”,日常维护万村网页的更新及学习强国等手机APP的下载使用,老党员们称赞他:“铭声这小伙子真不错,一遍遍教我们如何使用手机。”马铭声的手指在键盘和屏幕间跳动,让党员通过学习“强”起来,推动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
马铭声在整理党建资料
逆风前行的防疫卫士
2020年伊始,一场防疫攻坚战就已打响,一个口罩、一个测温仪、一瓶消毒液、一张桌子,就是他们的武器。马铭声、姜慧珍夫妇放下六个月大的孩子,跟着村里的宣传车,在通村要道、集中居住区域悬挂宣传条幅、发放明白纸向全村人民宣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呼吁从外地归来的居民及时申报登记,他鼓励亲朋好友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自己也拿出月工资的一半用于疫情防控。在卡点值守的时候,要阻挡外来人员和车辆,不理解的、口出秽语的、出手打骂的,什么样的人都有,现在回想那段岁月,他说:“以前不觉着累,现在也不觉着苦,这道卡,关乎6000多人的健康,我没啥委屈的。”在外面他是全村人的铠甲,在家里他也有自己的软肋,他不敢亲近孩子,只能远远看着孩子哭,后来干脆拿床褥子把家安在了村委会,这位90后的少年,关键时刻、逆风前行,以实际行动把疫情风险降到最低,把防护墙筑得更牢,擦亮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底色。
马铭声为进出卡点人员量体温
临危受命的扶贫专干
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各项工作开始进入正轨,恰巧这时村里的民政专干即将生育,扶贫专干告病请假,当紧时期又无法及时补充人员力量,马铭声临危受命,扛起大旗,党建、民政、扶贫并驾齐驱,共同发力。扶贫工作千头万绪,系统维护、识别退出、项目申报、资金公示、帮扶人走访等程序性资料错综复杂、标准严格,他把自己当成呀呀学舌的孩童从零开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驻扎镇扶贫办跟着大家学习。
回村后,他召集村里的小组长,从“镇里的学生”化身“村里的老师”,现学现卖,讲解如何填写“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如何计算收入核查表,如何对接卫生室帮助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贫困户办理慢性病本。
中午的时候,他吃完饭会去贫困户家中转转,因为一般这个时间点从田间劳作的百姓正好回家。他首先进房子抬头看看是否漏光漏雨、拧一下自来水是否通水、去趟改造后的厕所看看是否正常使用,他坐在马扎上,翻阅他们的扶贫手册和粮补折子,问他们的生活需求、兜底情况,对照享受的政策,查漏补缺。面对年轻的贫困户,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排查他们的产业发展情况和公益性岗位就业意向,一支笔,一个本子,记录下扶贫攻坚拔寨期户内的各项数据指标。回村后,这些来自第一线的数据是为贫困户量体裁衣、精准施策的参考基础。马铭声说:“第一次感觉自己的付出和贫困群众的生活改善关系如此密切,虽然身处最基层,可也为这个国家点亮微弱的光,总会温暖一些人、照亮一些人。”
马铭声在录入扶贫数据
由于马铭声表现突出,在疫情期间被党组织破格吸收为预备党员,党组织正积极培养这名年轻的优秀干部,在不同的岗位上锤炼他,尽快成长为村党组织的接班人,妻子姜慧珍也在黄庄寨村被列为积极分子。
习近平总书记说:“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青春涌动,最缺少繁杂工作所需要的定力,以总书记的深情厚望为尺,才找到当代青年砥砺奋进的初心坐标。马铭声、姜慧珍这对青年干部,在基层党建、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是同事、是夫妻、是携手并进的伉俪,是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是今天孩子眼中的父母,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用实际行动书写好当代年轻党员的新时代答卷。(通讯员 朱杰)(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