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泾县榔桥镇河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采访,了解该村消费扶贫新举措、新成效。
在该村“扶贫超市”,该村党总支书记胡永锋对记者说:“为帮扶贫困户销售土特产品,我村在村部设立了‘扶贫小超市’,通过‘扶贫爱心超市+微信线上销售’等方式,帮助28户贫困户销售葛粉、蜂蜜、土鸡蛋、土鸡、笋干、手工竹篮子、手工扫帚、茶叶(鲜叶为主)、蔬菜等农产品1254件、价值14000元。”
江莉是该村村干部,她热情地介绍说:“我村的‘爱心专柜’设立后,村干部上门收购、贫困户送货到村,产品可以集中展示,丰富了专柜货源。包保单位、联系干部和爱心人士来了以后,可根据实际需求选购产品。这样一来,贫困户的土特产销售出去了,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购物者也通过消费扶贫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产品,一举两得。”
该村贫困户郑家接没有子女,有听力和语言障碍。但是,他有一技之长——编竹篮。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们得知情况后,通过微信朋友圈和抖音推介、爱心小超市销售等方式,很快就销售了老人20多个竹篮,外地网友预定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今,郑家接在享受的国家兜底保障的基础上,自立自强,每天坚持打1-2个竹篮,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顺利脱贫。
52岁的倪发明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以前村里贫困户的茶叶、鸡蛋、葛粉等没地方销售,变不了钱。现在好了,村干部上门宣传、带货,老百姓的好产品都进村里的小超市了,再也不愁销路了。今年,我家95斤鲜叶都被村干部收购,增加了近5000元的收入;熊柏海的31斤葛粉也在‘爱心专柜’热销,增收1080元;前山组村民高六顺户,妻子患有癫痫病,弟弟又是听力与言语残疾,家里的土鸡蛋以前没人要,现在全被村干部上门收购,增加了家庭收入。如今,我和高六顺都有护林等公益性岗位,日子越过越好了。”
消费扶贫让该村困难农户的农产品集中展示、推介,不仅卖得出去,而且“俏”得起来。榔桥镇河西村的“扶贫小超市”和“爱心专柜”为该村贫困户的“俏农货”搭起了助销平台,是实实在在的扶贫新路、惠民之举。(蔡盛 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