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今年汛期期间,安徽省砀山县民政局按照“主动发现情况、部门协同联合、社会力量参与”的思路,加大巡查力度,采取四项举措,强力推进流浪乞讨者救助保护工作,使流浪人员安全度汛。
建立临时避暑(雨)场所。在救助站内,设置2间休息室作为临时避暑(雨)休息场所,配备包括被褥床单、毛巾以及空调等夏季常用生活用品,为受助人员提供新鲜卫生的饭菜和清凉防暑用品,以满足受助人员的基本需求。
加强巡查救助。加大汛期街面巡查救助工作力度和频次,对以车站、广场、桥梁涵洞等流浪乞讨人员相对集中滞留的区域,组织人员进行地毯式巡查,及时发现、快速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加强协调配合,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形成救助管理工作合力,做到“发现一例、救助一例”。
完善施救方式。发现患有精神疾病、危重疾病的流浪人员,按“先救治、后救助、再结算”的原则,及时予以无偿救治;对身体状态无碍且不愿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的人员,则提供饮食、防暑、防雨物品、往返车票等。截至6月底,该县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72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24.77908万元。
拓宽寻亲途径。深入开展“大爱寻亲,温暖回家”活动,拓宽寻亲途径,通过DNA比对、人脸识别等方式甄别滞留人员身份信息。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头条寻人”积极发布寻亲信息。同时充分利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人脸识别模块,与系统累积数据进行比对,提升甄别查询能力和效率,做到逢救必录,有效提升寻亲几率,为生活无着人员早日摆脱流浪生活提供了便利。目前,该县受助人员录入率达100%,无法查明户籍信息人员DNA采集率100%,全国救助寻亲网推送率100%。(通讯员 李艳龙 王淑君)(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