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丁桥镇有一对母子,母亲何桂花今年已经83岁高龄,住在老家丁桥镇永平村朱渡组;儿子徐叶奇42岁,在青阳县城开网店,两人相距50里,却为同一个目标——脱贫致富,而心心相连。
说起母亲,徐叶奇说:“我母亲不知吃了多少苦,我小时候,家里人多,饭都吃不饱,后来家境好了一些,父亲却得了糖尿病,病情越来越严重;四年前,父亲因糖尿病并发症造成瘫痪,姐姐们都出嫁了,各有各的生活,只有母亲一人照顾父亲;其实,母亲身体也不好,有一次砍树枝从树下掉下来,把腰摔断了,这些年又得了高血压和心脏病。”
徐叶奇曾在杭州、温州、上海打工,三年前回家,在县城与另两个伙伴合开了一家“久久童车批发零售部”,主要在淘宝上开网店,销售本地“快乐达”童车公司生产的童车。母亲何桂花在家养养鸡、种种菜,可她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还种了油菜和玉米等经济作物,每年打了油菜兑了油,还给每个儿女每人送几斤;玉米在大热天成熟,她冒着酷暑掰下玉米留着喂鸡。一个老人在乡下劳动虽然收入微薄,但她习惯了劳作,不做事身上反而不舒服,更重要的是她不想成为儿子的累赘,还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贴补儿子。
其实,母亲一个人在家,没人说话日子很难熬。想当年,虽然父亲躺在床上不能动,但她回到家总有个说话的人,有气还有地方撒,现在一个老人在家吵架都找不到人。徐叶奇早就想将母亲接到城里一起住,可说什么母亲也不愿意。其实徐叶奇心里清楚,母亲是怕增加自己的负担。要知道,在城里油盐柴米样样要花钱买,可在乡下母亲自己种菜、养鸡,自己使用有余还可以贴补儿女。再说,母亲呆在城里也不习惯,天天闷在楼上,实在受不了。徐叶奇曾想回老家经营网店,可老家快递不方便,开不了网店。于是,他们母子只能隔着50里各自生活。徐叶奇天天担心母亲,生怕母亲太累,不注意休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倒下了,但他又不能天天往回跑,一是开支太大,母亲不让她这样;二是没时间,开网店就是要守在网上。他只能一个月回去二、三次,称几斤肉再买一些日用品带给母亲。其他时间,他只能用手机与母亲沟通了。为了不让母亲太劳累,他和母亲约定干活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打电话给母亲,母亲没接电话,或在地里干活,他就回家,母亲只好依从他。
何桂花老人很要强,什么事都不愿意别人帮忙。一天,扶贫专班的章永年和周志祥看到她将玉米从地里往家背,主动帮助她,何桂花说:“不用的,把你们衣服搞脏了。”她还谎称:地里玉米已经背完了。其实地里还有几袋玉米,她是不想连累他人。她这代人什么苦都能吃,只想尽最大的力多干一点活。家里有什么收获,她总喜欢打电话给徐叶奇,与儿子分享。
徐叶奇在母亲和4个姐姐的帮助下,终于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他每天守在电脑前经营网店,生活蒸蒸日上。可他心里时时惦记着母亲,只希望母亲身体健康,寿比南山。(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