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党建引领 共建“五好”小区建设
来源: 郑婷婷 仲名山 孙雨静 2020-08-18 14:45:12 责编: 陈亮

170412817928

​社区是城市的神经末梢,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百米”,关键在社区。作为全国文明社区,竹荫里社区辖区内服务的居民近1.7万人,8个老旧小区,社区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社区干的是‘芝麻事’,谋的却是‘民心计’,要想做好社区工作,关键得让居民们共同来参与。”多年的基层工作,让蜀山区人大代表、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党委书记孟霞对如何做好社区治理工作了然于胸,从实践中探索出基层治理新路子。

优机制抓统筹,搭建共建共享平台

为解决对门相见不相识的“都市冷漠症”,社区党委依托社区配套办公用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庭发展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法制广场,探索在城市社区设立“老少睦邻点”,为居民提供便捷周全的生活服务,架起政府与居民之间、社区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和谐之桥”,让党员在“睦邻点”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让党的先进思想引领“睦邻点”活动方向,让党员模范作用带动社区居民共同进步。

聚合力抓服务,拉近党心民心

将小区居民议事委员会建在小区睦邻点,针对小区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把小区党支部政治功能融入服务之中,将各类资源下沉到小区,精准对接居民需要,解决好居民家门口的琐事和难事。由议事委员会建立需求清单和问题清单。坚持问需于民,发挥小区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广泛发动业委会成员、选民代表、楼栋长、物业管理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通过线上征集、线下走访等方式,征集居民意见建议,形成需求清单和问题清单,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发挥“五社联动”资源优势,推动网格化管理、矛盾调解、事务监督等公共管理和服务资源进小区,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建立群众评价监督制度,由社区党委牵头,定期公示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工作情况,组织群众召开民主评价会,依据评价监督结果进行奖惩,倒逼提升服务质效。


育骨干抓活力,推动治理良性循环

西园新村小区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长期存在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设施设备老旧、邻里关系疏远、自治程度低、公共区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竹荫里社区努力探索实践“135工作法”,对这块“试验田”对症下药、“精耕细作”。聚焦一个目标:强化睦邻意识,共建“五好小区”。推广三种做法:坚持走访调研、挖掘能人,吸引居民中的达人走出来;坚持党建引领,小区党支部搭台,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让居民自主发现,协商解决。建强五个载体:一支红色管家团队,一处小区睦邻点,一批志愿者,一处室外广场,一面“网红墙”。(郑婷婷  仲名山  孙雨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