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泾县立足法律援助服务工作职能,本着“能援则援、应援尽援”的原则,紧扣“保稳定、促和谐、谋公平、惠民生”主线,灵活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效,切实维护城乡困难群体合法权益。
在服务内容上做好“加法”。积极宣传法律援助受案范围,推动法律援助从“应援尽援”向“能援则援”转变,不断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对“五保”对象、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人员、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员、无固定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依靠抚恤金生活的人员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特殊人员,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范围不作具体限制。对有特殊困难的贫困户实行电话申请、上门受理,对特定时期、有特殊情况的援助对象开辟“快速通道”,当日受理审查,直接援助,确保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最多跑一次”。
在业务流程上做好“减法”。对于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申请法律援助,开通“绿色通道”,提供简化案件审查程序,优先接待、优先受理。通过精简办事环节,减少办事材料,缩短办事时间,确保为申请人提供高效优质快捷服务。
在服务效能上做好“乘法”。积极延伸法律援助触角,横向依托镇公共法律服务站,纵向发挥村公共法律服务室的功能,就近、就地为有需求群众提供法律帮助。
在难点盲点上做好“除法”。加强宣传引导,消除服务盲点。利用江淮普法行、国家宪法日等重大节点,组织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走村入户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建立了144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不定期推送法律援助指南、以案释法等相关内容,让群众足不出户进行微咨询。在琴溪镇马头和赤滩、桃花潭镇查济、昌桥田坊等村建立了法治文化广场,各村设立了法治宣传栏等进行法律援助知识宣传,让群众在闲庭散步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各村以党建+三治工作为契机,在重要节点等利用法治大讲堂进行法律援助知识的宣讲。(陈小宝 汤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