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安徽省砀山县砀城镇加快经济复苏步伐,在做好“战疫”、防汛工作的基础上,采取六项举措,由“以工补农”逐步转向“以工建农”,使“补农”形式多样化,增强农业的“造血”功能,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招商引资积极对接“长三角”。该镇利用多种形式招商,积极与“长三角”进行产业对接,促进在谈招商引资项目尽快落地,力争年底前新增2家投资超5000万元企业落户。二是利用水果资源优势促进产业招商。利用砀城镇的黄桃和大樱桃等水果产业资源优势进行招商,主要招水果加工和种植农业企业。三是突出园区招商发展产业。该镇利用已经建立的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区进行招商,主要招水果深加工企业。四是利用企业和经济能人招商。充分利用砀城镇现有的企业和砀城镇的经济能人的人脉资源关系进行招商,使企业早日入驻产业园,让村民出了家门就进厂门,以工补农,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利用经济数据运营做好监测和指导工作。每月定期到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生产销售情况和商贸企业经营情况,并召开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研究分析规上企业和商贸企业经济数据,如实反映企业运营情况。六是加大企业培育工作。全力推进“个转企、企转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年底前力争新增600家个体企业,新增规上工业5家,限上商贸企业10家。
为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该镇切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建立镇干部联系企业制度,镇党政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每月都深入重点企业和项目进行走访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目前,该镇已走访调研企业和重点项目80家余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14条。
“下半年,我镇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民营实体经济,镇干部深入民营企业,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生产和经济方面的实际困难;积极对接在谈招商引资项目,依托园区招商和以商招商,承接沪苏浙地区产业转移,加大培育和新增限上企业和规上工业商贸企业。把疫情和汛期灾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让外来企业在砀城镇落地‘开花结果’,让农民打工有去处,‘以工补农’有收入。”砀城镇党委书记、镇长仇卫东说。(通讯员 李艳龙 李怀春)(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