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 加速乡村振兴
来源: 张伟宏 2020-08-31 11:08:07 责编: 武长鹏 陈亮

10273981796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徽省涡阳县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科技兴农、产业富农,突出质量效益、绿色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在推进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上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涡阳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淮北平原腹地,国土总面积2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1.5万亩,辖20个镇、3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72万人,是一代圣贤老子的出生地,有着“老子故里、天下道源、生态福地”之美誉,是全国能源基地主产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涡阳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2016小时,年平均气温15.1度,无霜期218天,年平均降水量851.6毫米,丰富的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涡阳县依托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通过提高农业基础装备水平、科技推广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及投入保障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优质高产,突出抓好品牌粮食生产

涡阳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稳定粮食生产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连续12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是安徽省强筋优质小麦、高蛋白大豆种植第一大县,全县粮食生产呈现出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的突出特点。

坚持绿色发展,粮食生产稳步提升。涡阳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促进粮食生产绿色发展,作为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作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坚持品牌引领、品质保证、品种优先,2019年全县粮食总产140万吨,落实专用品牌粮食种植面积241万亩,全年专用品牌粮食总产达到84.8万吨。2020年种植小麦203.6万亩,夏粮总产106.9万吨,创下了专用小麦单产824.7公斤全省第一的历史新高,赢得全省小麦全产业链融合体成立大会、中科院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中麦578现场观摩会在涡阳召开。

坚持示范带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涡阳县坚持把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扩大专用品牌粮食生产规模的主抓手,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和“保底+村集体提成+二次分红”金沙河模式,全面推广订单生产,通过优质优价回收产品,充分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目前,全县参与发展粮食绿色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063家。制定出台《涡阳县专用品牌粮食生产技术推广与服务实施方案》等文件,落实扶持政策,发挥优质专用品牌粮食项目资金的撬动作用,整合绿色增效示范行动等项目资金,加大品牌粮食生产投入,鼓励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及社会资本融入。

坚持科技为先,做好农事托管。中国科学院和省、市农科院在涡阳县组建优质小麦育种联盟,重点开展专用品牌粮食生产试验示范。一方面加大对优质、多抗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研发,加强生产关键技术瓶颈攻关;另一方面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广适、多抗小麦品种,普及推广绿色增效集成标准化栽培技术,对专业品牌粮食生产实行区域、目标、措施、人员、奖惩“五定”和技术指导、测土配肥、良种供应、机械播种、追施拔节肥、田间管理“六统一”,全程落实农事托管服务,依靠科技提质增效,为辐射带动全县优质专用品牌粮食生产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围绕“六个一”,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涡阳县立足区域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紧缺、专用和绿色优质农产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优化产业布局、品种布局,紧紧围绕“六个一”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大文章。

深耕“一粒种子”。涡阳县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近年来,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品牌小麦,2020年整县制推进优质专用品牌小麦订单生产面积171.4万亩,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的83.4%。在深度开发面包、水饺专用粉的基础上,拓展特色馒头、特色面条等种类专用小麦种植、面粉加工及食品研发,加快推进品牌粮食联合体建设,着力打造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质专用品牌小麦基地、专用面粉加工基地。

种好“一颗大豆”。涡阳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高蛋白有机大豆生产县,充分发挥“涡阳大豆”的品牌带动效应,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加大品种培育力度,突出高蛋白大豆特色,制定“涡阳大豆”种植标准,稳定扩大生产区域,今年全县涡阳大豆生产基地达到110万亩以上。依托德运粮油、爱家食品等加工企业,推进涡阳大豆深加工,提升其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育好“一棵槐树”。涡阳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平原绿化百佳县,涡阳县立足丰富的林木资源,做大林业扶贫和林业增绿增效,依托泓森高科,以育苗为基础,打造20万亩的泓森槐种植基地,并成功获批申报“涡阳槐花”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保持现有经果林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好15万亩的木本油料基地、5万亩的香椿基地、3万亩的银杏基地、5万亩海棠基地和2万亩的女贞基地。

栽好“一根苔菜”。涡阳县是中国著名的“苔干之乡”。涡阳苔干具有“色泽翠绿,响脆有声,味甘鲜美,爽口提神之特色,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物质,营养价值高,是稀有天然绿色食品,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涡阳县依托苔干传统种植和原产地优势,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2020年全县苔干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苔干加工产值4亿元,出口创汇1600多万美元。

抓好“一片药材”。涡阳县地处中华药都亳州市中心位置,有中药材种植传统,近年来,涡阳县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和产业结构,依托源和堂、义门堂等龙头,推进沿涡中药材连片种植,加强道地药材、中药饮片加工,实现中药材质量效益的新突破。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5万亩。

养好“一栏畜禽”。依托温氏集团、安欣牧业,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养殖,2020年全县各类规模养殖场960个,规模养殖比重达86.3%,畜禽品种良种覆盖率98%。2020年上半年全县生猪出栏42.28万头,预计全年出栏78万头以上。温氏计划年屠宰加工100万头生猪的现代化肉食品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牧原等公司养殖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

围绕融合发展,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

涡阳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依托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抓好龙头企业带动。坚持以生态有机循环农业为方向,以农业产业化优势企业为龙头,以“三品一标”为抓手,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构建农产品从种养到厨房的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做大做强优质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目前,以河北金沙河、河南牧原、广东温氏、江西正邦为代表的国家级知名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落户涡阳,全县共培育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个、省产业化联合体16家,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54家;“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38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4个,获评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依托金沙河集团基地项目建设及正宇集团自建基地为核心打造10万亩专业品牌粮生产基地,在西阳镇、马店集镇及周边镇建立专业品牌粮食生产基地;以爱家食品万亩涡阳大豆基地建设为核心,推进“涡阳大豆”示范基地建设;依托义门苔干公司有机苔干基地,在义门、陈大、牌坊等镇打造10万亩优质苔干生产基地;依托温氏集团、安欣牧业建设涡阳县生猪生产基地和肉羊产业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双百万”工程建设。

抓好特色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制定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产业发展项目,培育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全县78个贫困村各发展一项主导产业,其中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村28个,发展畜牧产业的22个,发展林特产业的17个,发展蔬菜产业的7个,发展休闲农业的4个。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强化名特优农业品宣传推介,做大做强电商销售,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能培训、激励引导,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增强了脱贫成色,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涡阳县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有资源、有优势、有成效,但也存在着集约化生产程度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等突出短板。下一步,涡阳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打造“涡阳农业”品牌,奋力谱写涡阳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中共涡阳县委宣传部 张伟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