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周寨镇:创建镇村“说理团” 化解矛盾顺民心
来源: 2020-08-31 11:41:14 责编: 安徽党媒云

安徽日报客户端

​今年以来,安徽省砀山县周寨镇准确把握群众需求、诉求变化大势,主动识变、应变,在全镇推行“三说一听”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又探索出解决矛盾纠纷的新方式,把全镇各村威望高、能力强、懂政策、令人信服的“明白人”组织起来,创建乡村“说理团”,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成功化解了矛盾纠纷,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该镇的“说理团”分为镇、村(社区)两级,镇级“说理团”1个,由党政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法律工作者等组成。镇“说理屋”设在镇综治中心,配备了视频监控、电脑等办公设备。村(社区)级“说理团”有13个,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团长,村(社区)两委干部任副团长,成员由民调员及乡贤、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退伍军人等热心公益事业、懂政策、有威望的人员组成。各村“说理屋”设在村(社区)综治中心矛盾化解调解工作室,“说理屋”有桌椅、饮水机、工作记录簿和信访条例,悬挂了群众依法逐级上访流程图和“说理团”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等。乡村“说理团”的创立,让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有人评理、有地方说理。

该镇“说理团”还与正在全镇推行的“三三制”调解和“捆绑式”联责的工作机制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镇、村(社区)“说理团”运行机制。“三三制”调解法,即第一阶段发挥村民调解小组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开展“随手调”,调解三次仍不成功,上报村(社区)“说理团”;第二阶段由村(社区)“说理团”主导开展调解工作,调解三次仍不成功,上报镇“说理团”;第三阶段由镇“说理团”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资源参与调解,开展“联手调”,经三次调解仍不成功,移交县级人民调解部门。“捆绑式”联责,就是在村民组上交矛盾纠纷时,纠纷发生地的村民组长仍然参与村“说理团”对该矛盾纠纷的调解;在村委会上交矛盾纠纷时,该村(社区)主任或党组织书记仍然参与镇“说理团”对该矛盾纠纷的调解,并与镇明确的该矛盾纠纷化解的镇责任人同为第一责任人。这样村、组干部与矛盾纠纷化解的责任捆绑一起,就是防止村级干部将矛盾纠纷上交镇“一推了事”,增强了村组干部在化解矛盾纠纷责任心,也能在调解中“倒逼”基层干部在处理事务上依法办事。

为了真正把“说理团”建成群众信赖、能说理、能解决问题的组织,增强“说理团”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该镇“说理团”不仅由村镇干部说国家政策的“公理”,而且由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说法律法规的“法理”和乡贤说公序良俗的“俗理”。“公理、法理、俗理”一起说、反复说,动之以情,释之以法,晓之以理,说顺了当事人的心,疑难纠纷终得化解。该镇田某因新村改造与社区干部发生纠纷上访8年,镇、村“说理团”多次走访、开会,在摸清其心理和需求的基础上,上门宣传法律法规,协调上级部门和镇扶贫资金帮助其解决了生活困难,田某非常感激。

该镇“说理团”成立以来,有效解决了镇、村矛盾纠纷和疑难信访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巩固了基层政权,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今年以来,镇“说理团”调解矛盾纠纷21起,成功调解20起,调解成功率达95.2%,各村(社区)“说理团”在村内田间地头调解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6.6%。(通讯员  李艳龙  刘腾)(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