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近年来,宿州市坚持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对标对表“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标准,科学规划建设,规范管理运行,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全市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优化整合,推进区域供水一体化
为解决以往农饮工程规模小、水源不稳定等问题,宿州市坚持能并则并、能延则延,整合水厂资源,统筹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化发展,从2015年底的501个农村水厂,优化整合为目前229个规模水厂,充分发挥规模水厂管理规范、供水稳定、覆盖面广的优势,从水量、水质和方便程度等方面实现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覆盖。目前,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99.2%,规模化供水受益人口比例达94.8%。
建管同步,探索规范管理新模式
针对管理机构不健全、管护人员不稳定、维修养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宿州市创新探索规范化建设管理模式,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范化建设管理实施方案》,通过样板引路、典型示范,辐射带动提升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范化建设管理工作水平,着力构建“运行可持续、供出水合格、用水人满意”的长效运行机制。
强化监管,着力规范检测保水质
为保障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饮用水安全,宿州市划定了水源保护区,完善水质监测网络,建立了400余处水质检测样本点,依托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按规范要求对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定期检测,实现了水质检测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保证了水质安全。目前,全市水质达标率99%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跟进服务,破解运行管理难题
以水费收缴为“牛鼻子”,宿州市在建立和完善水费收缴制度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基本水费加计量水费的两部制水费收缴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贯彻“节水优先”方针,提高农村群众节约用水和有偿用水的意识,提升群众对农村供水工程合理水价的接受程度。同时,向群众发放服务“明白卡”,明确区域管理人员、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投诉电话等,做到服务群众热情,回应诉求及时,让运行管理“收费难”、“管理难”问题迎刃而解。目前,全市水费收缴率达91.7%以上,有效保障了水厂长效运行。(通讯员 于宗明 朱琳)(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