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程庄镇:做强酥梨产业保丰收 助力脱贫富民有保障
来源: 李艳龙 陈鑫军 2020-09-28 15:51:27 责编: 安徽党媒云

170412817928

金风送爽,酥梨飘香。日前,走进砀山县程庄镇衡楼村百年梨园,举目所见都是一派果实累累的喜人景象:一眼望不到边的梨园里,成熟的梨子缀满枝头,个个圆滚饱满,令人垂涎欲滴,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金黄,像镀了层金。果园里劳作的果农面对满园硕果喜上眉梢——又是一年酥梨熟,又是一年好收成。

 image

衡楼村老梨园总面积4500余亩,其中百年以上老梨树1500余亩,这些百年老梨树所产酥梨个大汁多爽脆甘甜,口感独特,品质上乘。但因经营管理方式滞后,梨园产值一直不高。衡楼村党总支、村委会干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要求,瞄准产业扶贫方向,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放大特色辐射效应,决心把小酥梨做成大产业,扎实助力脱贫攻坚,使百年老梨园,焕发勃勃新生机,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增长、同进步。

一段佳话铺就百年梨园厚重精神底色

走进衡楼村老梨园,有一处张成兰塑像和献梨纪念碑,成为游客来梨园游览摘梨的“打卡地”。这是“安徽省劳动模范”张成兰的塑像,1998年时任砀山县委书记马骏立碑并题字:“给毛主席寄梨四十周年纪念。”说明了衡楼村老梨园有一段值得骄傲的历史。

上世纪五十年代,栽种梨树的好把式张成兰受命在衡楼村组建沙河园艺场,任生产副厂长。当时的园艺场一穷二白,条件艰苦,张成兰精心经营百年梨园的同时,又积极开拓种植经营范围,带领工人动手,自己育苗、自己嫁接、自己栽植,创造出战天斗地的创业奇迹。张成兰,因“三自”成绩突出,1958年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1958年8月20日省里下拨了出口计划,沙河园艺场接受了第一车出口任务,当时精挑细选了80只梨子寄给毛主席,因品质优异,国务院回信称赞。沙河梨一时名声大振,成就了一段传诵多年的佳话,直到现在还为人津津乐道。

一代园艺人无私忘我的干劲和改天换地的拼劲,也铺就了当今衡楼人的精神底色,经过不断承传接续,逐步发扬光大,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百年梨园愈加焕发勃勃生机。现在张成兰塑像和献梨纪念碑也成为人们来梨园游览的“打卡地”,游客现场重温往昔峥嵘岁月,深切感受当年那种奋斗精神。

 image

全新模式促使百年梨园焕发蓬勃活力

如何再铸梨园辉煌,重振昔日雄风,是萦绕在衡楼村两委干部心头的首要问题。结合本村具体实际,村两委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营理念做法,改变长期沿袭下来的旧模式,走上集约发展的新路子,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全新经营模式,让百年梨园开始蝶变,稳步进入发展快车道。

依托该村成立的砀山县李氏果树专业合作社,发挥示范带动和典型引导,不断吸纳果农入社,壮大发展规模。合作社现有成员353户,为全村530余户果农提供服务。合作社强化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协调统一,采取统一管理、统一用药、统一施肥等统防统治形式,并免费对果树涂白,实施土地深耕。平时村党总支还会牵头、合作社具体组织实施,定期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为果农授课,现场释疑解惑,传授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法要领。同时,与时俱进,合作社还不断拓展果品销售渠道,在京东惊喜、京东618、拼多多、淘宝等多个平台,采取线上开店和直播带货等不同形式,为果品进行宣传推介,有效开拓销路,全方位服务果农。今年进入6月份以来雨量较大,虽然梨子生长受到影响,但果品价格却有所上扬,果农收益依然能够得到保障。村里孟庆章老人说:“家里有两亩梨树,每亩产量不到一万斤,有合作社提供销路,价格又比去年高不少,均价能卖到1块5,两亩地也可以收入一万多元。”

精准施策助力百年梨园增收富民有保障

衡楼村两委大力提升梨园基础设施,切实改善硬件条件。近年来,共修铺水泥路3公里,改变过去狭窄颠簸的道路状况。便捷的交通使得物畅其流,客商进得来,果品运得走。与此同时,为解决果品存贮压力,村党总支、村委会积极申请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建成储量500吨冷库,使梨子先储存在冷库里,再根据市场价格适时销售,使价格有了保障。此外,对村里几十户种梨贫困户,制定一户一策,精准帮扶,靶向滴灌,享受特色种养殖业帮扶政策。

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邵世田,2014年因病致贫。近年来,在村里帮扶指导下,他经营自家梨树的同时,又承包几十亩梨树,每年收益达10几万元,不仅还清了看病借的外债,还盖起了新房子。邵世田介绍说:“我们村的梨子口感好、个头大,虽说价格比市场高不少,却不愁销路,商贩不但出价高,还要先下订单才能收到果子。”该村4500亩梨园,年产4000多万斤,整村种梨收益多达5000万元。

当前,衡楼村党总支、村委会正结合县乡村环境整治部署下百日会战,将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做好绿化美化硬化,切实提升环境软实力,增强百年梨园独特魅力:开始谋划布局打造若干富有民俗特色的农家院落,发展集民俗观赏、果品采摘、梨园观光等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让衡楼梨真正成为叫得响、拿得出的本土特色品牌。(通讯员 李艳龙 陈鑫军)(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