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不会忘记——追记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王学风
来源: 2020-10-25 17:14:40 责编: 安徽党媒云

 安徽日报LOGO

     在朝鲜志愿军人民英雄纪念展览馆的墙壁上方,赫然刻着:“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王学风,江苏省砀山县人”等十几个熠熠闪光的金字。追寻着英雄的足迹,让我们走进那段烽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争岁月。

image

巍巍青山埋忠骨

王学风1926年生于江苏省砀山县(解放前砀山县行政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1948年10月参加革命,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120师358团一营,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进军两广、解放海南岛等战役,先后立小功三次,战斗大功两次,并于1950年6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随部入朝参战后,在第一至第三次战役期间勇敢果断不怕牺牲,小功三次大功一次,1950年12月被任命为副班长。

1951年开春,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由于美帝国主义的封锁,志愿军前线弹药不足,食物匮乏,但丝毫没有消弱志愿军战士的战斗意志。1951年3月12日,第40军奉命换防42军,在东起洪川北,西至座防山,南起洪川江北岸,北至金化以南地区组织防御。王学风受命带领20多名志愿军战士防守华岳山一号山阵地,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于4月3日、4日两天时间,疯狂地向王学风部防守阵地发动了四次连排规模冲锋,均被击退,阵地前躺着200多具敌军尸体,而阵地上也仅剩四名战士。在战斗中王学风身上多处负伤,不能站立,在敌人发动第四次进攻时,他与其他两名受重伤的战友掩护受轻伤的董万玉撤退,战斗到最后一刻,拼尽力气扔出了仅剩的一颗手榴弹,为了不被敌人俘虏,他抱枪滚入悬崖,壮烈牺牲。

image

战后,王学风烈士被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迢迢碧水慰忠魂

因为新中国成立后砀山行政区域多次重组划分,加上王学风烈士15岁迫于生计孤身离家谋生多年,音信全无,导致后来英雄归家之途漫长而曲折。事情在1995年有了一丝转机。当年5月,砀山县一个赴朝考察团在瞻仰朝鲜的志愿军烈士陵园时,意外发现砀山籍烈士王学风的名字赫然镌刻在英雄墙上,十分激动,回国后遂向县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县政府随即组织展开烈士查询工作,先后在《梨都党建》和砀山电视台等媒体发布征询启事,并向县直有关部门、相关乡镇查询。但因年代久远,英雄也不是从砀山本地入伍,资料缺失,经过一段时间排查也没有得到有价值的线索,此事暂告一段落。

2005年,王东超进入砀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当他了解此事后,怀着对家乡英雄的敬仰,决定彻底查清烈士信息。就是这一决定,开启了他十多年的漫长而艰辛的寻找之路。王东超先是利用休班时间从全县王姓村庄入手,一家一家走访,一户一户地问询,多年来他的足迹跑遍了砀山县的相关村庄,还是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于是,他又把目光瞄准了英雄生前所在部队,为此他先后奔赴河南、海南、北京等地,沿着英雄战斗过的地方一路查找。通过电话联系丹东烈士纪念馆时,得到一张英雄50年代的画像,王东超非常激动,这些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几经辗转,王东超又于2011年在解放军档案馆查询到王学风烈士的原始档案。接到档案复印件后,王东超如获至宝。出于对英雄的敬仰,他再次踏上漫漫征途,重新排查烈士信息。后来多方询问,他得知位于唐寨镇的家河村村后的文家河水草丰美,在解放前村民有放猪的习惯,这贴合档案材料中所述,印证英雄的家乡就在文家河沿岸的王寨镇。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王东超找到一王姓人家,家里确实有一人解放前离家,至今音信全无。与王东超交流时,他们拿出珍藏的其父亲1975年的画像,他父亲的画像和烈士王学风的画像非常相似,比对后确认是王学风烈士亲哥哥无疑。王东超才觉一块石头落地,多年来的奔波终于有了回报,接下来就是如何得到相关部门的确认。

image

2020年9月,事情有了转机。浙江金华的热心网友叶庆华得知王学风烈士的故事后,也决心为英雄做些事情。于是,她奔波于辽宁、北京、安徽之间,查询了烈士的相关资料,编写成文字材料,上报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得到省、市、县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现已行动起来,烈士宣传和建馆工作业已提上日程。

看到事情有了进展,叶庆华高兴地说:“我的外婆是安徽灵璧县人,于公于私都要为家乡做些事。我是名烈属,比别人更懂烈士亲人的心。和烈士的奉献精神相比,我这点累算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离别故土几十余载,王学风烈士终于“回家“了。

2020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展览时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2020年恰逢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全国上下都以各种方式隆重纪念那场伟大的战争。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我们更加缅怀砀山的好儿子、我们的好英雄——王学风。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们更不会忘记。同时我们也要发扬革命传统,共建美好家园。这样才能让英雄的鲜血没有白流。(通讯员    桂振岭 )(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