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星村几十年来都有着一个同样的身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青年到壮年,从壮年到老年,从一头黑发到双鬓渐白,他就是五星村的村支书——周建安。
印象里的他总是忙忙碌碌,一刻不停的围着工作打转。“把这户的收入打出来,我要整理一下,看看哪里有问题”“张和松户反映低保的问题,我马上入户跟他解释清楚”“刘福北户孩子考上大学了吗,上学有需要村里帮助的让他们及时说”……拿着电话,说个不停是他工作的常态;骑着车子,到村入户是他给人惯有的印象。
一心为民换真心,由衷夸赞露真情
叶平英户是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拆迁一家人搬进了安置房。在和同事上门询问家庭情况、查看扶贫资料时,她笑着跟我们说:“周支书总是把我们记挂在心上,孩子开学时,他还特意打电话过来询问有没有需要的物品,上学方不方便。他一个人要关心这么多贫困户,村里还有许多其他事,却还总是把我们放在心上,让我很是感动。”淳朴的话语中满是真诚。周支书帮扶的徐光华户,患有淋巴癌,是医院的“长住客”,他不放心徐光华的身体状况,一趟趟在县医院和市医院间来回奔波,对接治疗事宜,又帮助申请大病救助,减轻医疗负担。村里哪家贫困户出了状况,他也是第一时间骑上小车,上门询问,村里人人都知道周建安这个名字,处处都留有他的脚印足迹。正是因为他一句句的叮嘱问候,一次次的用心对待,换来了贫困户们的一致赞扬,以及真情流露的无数个瞬间。
自立自强靠自己,依靠双手来致富
“有国家帮助我,生活过得去,我已经知足啦。”贫困户汪家俊晒着太阳,懒洋洋的望着周支书说道。“国家帮助你是一时的,你有手有脚,就这样在家待着过一辈子吗?要靠自己日子才能过得好!”这样的对话场景已经在汪家俊家重复了不下百次。在周支书一次次的劝说后,汪家俊出现在了村里的马路上,拿着扫把清扫垃圾,马路扫干净了,村里人的连连夸赞也让他转变了想法,他决定要发展产业,挣大钱。他把要养殖龙虾的想法告诉了周支书,周支书第一时间帮助购买虾苗,就这样,汪家俊的生活有了奔头,从搬个小板凳在家懒洋洋的晒太阳到围着龙虾田不停转悠看产量,改变的不仅是场地,更是心境。其他懒散的贫困户在看到汪家俊发展致富的方向后,也纷纷有了斗志,走向了依靠双手、自力更生的脱贫致富路。
“在岗一天就要做好一天”,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十二分的责任心。周支书个子不高,微佝着背走在扶贫路上,夕阳却把他的影子拉的特别长,像个巨人一样。(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