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安徽省砀山县赵屯镇通过设置公益岗位,激发了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改变了一些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解决了贫困户就业稳定和持续增收问题,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卫生。
走在赵屯镇黄庄寨村的主干道上,保洁员黄健党等人正在认真地清理道路两旁的垃圾。据悉,黄健党一家有3口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妻子和孩子都患有精神残疾,家里家外全靠他一人支撑。2019年11月,经过个人申请、村民评议、镇审核,他成为了村里公益岗位的一名保洁员。成为保洁员后,黄健党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工作了,一把扫帚、一把铁锨,道路旁、花园里、房前屋后,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黄健党对工作认真负责,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他说:“我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村里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都出去打工挣钱了,我在家也是干着急。现在,政府照顾我,帮助我申请了公益岗,让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人,特别好!能给村里出一份力,我也非常乐意。”
像黄健党这样的贫困户,他们因为家庭或者身体等种种原因,虽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却无法离乡务工。针对这种情况,赵屯镇因人制宜、精准施策,通过开发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公厕管理员等公益岗位,让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了“工薪族”,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截至目前,该镇累计开发扶贫公益岗389个,并按年与岗位人员签订劳务协议,明确工作时长、工资薪酬、岗位职责、考核办法等内容,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增收。(通讯员 李艳龙 陈方平)(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