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民政兜底”让困难群众心中“有底”
来源: 2020-11-12 15:56:19 责编: 安徽党媒云

安徽日报客户端

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强力推进兜底扶贫,今年以来,安徽省砀山县民政局立足本职,着眼为民,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力度,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做到“民政兜底”让困难群众心中“有底”。

一是社会救助扎实推进。调整做好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的衔接,加强每月数据比对,及时了解和更新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动态管理。目前,全县累计救助农村234461人次,发放低保救助金7012.943万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达到377.61元。扩大社会救助范围,将三级智力和精神残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申请审批范围;实现贫困户低保渐退机制和低保城乡统筹。改进低保审批程序,下放低保审批权限,由镇园区负责审核,简化流程,极大地提高了低保救助效率。

二是特困供养保障有力。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7032元提高到为每人每年9750元。目前,全县共救助24122人次,发放资金1098.79万元。对上年度漏发高龄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人员1117人进行了发放,发放资金31.2294万元;对低保中60-79岁中失能、失智老人2417人次、发放资金12.85 万元。

三是“两残”补助突出实效。联合财政局、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制定《砀山县2020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施办法》,明确补贴对象条件、补贴标准、申领程序等机制。简化流程、主动发现、及时救助。目前,共救助重度残疾人83762人次,累计发放护理资金502.572万元。

四是临时救助及时有效。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全面规范救助程序,根据救助对象困难程度等因素,按照群众申请、镇(园区)调查审核、民政审批发放的程序,坚持应救尽救。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临时救助金额2000元以下的由镇(园区)审批发放。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使困难群众能够就地获得救助,提高救助工作效率。(通讯员  王淑君  李艳龙)(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