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暖阳照耀,微风轻吹,给人们带来丝丝暖意。在灵璧县禅堂乡小潘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道德讲堂”里,忽然传来“咚咚咚,咚咚咚……”的敲鼓声,接着又传来淮北大鼓的韵律:“十九届五中全会宏图展,总书记重要讲话人人喜欢;一件件一条条催人奋进,一字字一句句扣人心弦。一项项好国策万民欢呼,‘十四五’规划蓝图如日中天;全国人民齐欢庆,各省市到处有宣讲团。我中华全民小康的实现,就在那‘十四五’开局之年……”
原来是小潘村党总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按照乡党委的安排,组织志愿者在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了能形象生动地理解全会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邀请家住本村的县级“非遗”传承人王玉桂来到村实践站作全会精神专题宣传。随着老艺人精湛地演唱,志愿者们都听得入了神。
老艺人王玉桂今年73岁了。少年时家庭贫寒,刚要上初中,因交不起学费不得不辍学。为了糊口饭吃,当年十四岁的王玉桂投拜安徽颖西派刘福春为师学唱京腔大鼓。在恩师那里研习四年,这一千多个日月里,他不分严冬酷暑,也不问黑白昼夜,跟着师傅一句句,一招一式,基本学会“说、学、逗、唱、手、眼、身、法、步”。在大鼓演唱中,在师傅的悉心传授下,“三字赞、五字紧、七字流水、十字慢流水、反十字”等运用得心应手,“喜、痛、哀、乐”迷魂阵、迷魂掌、支马桩、扣抹扣套连环扣等大鼓书表达艺术特点都悉心掌握。不同场景人物心理状态感情流露表达也被王玉桂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年来,经王玉桂演唱的书目有:《平原游击队》《林海雪原》《烈火金刚》《杨家将》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迎合了时代需要,演唱了八个样板戏改编的大鼓词。他的足迹踏遍了皖北苏北鲁西南几十个县区市,受熏陶的听众约上百万人次。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眼疾致使双眼近乎失明,王玉桂再也不能远近奔波演出了,最大的爱好是在家听电视节目了解国内外大事和本地发生的事情,有时候连生活以及电视广告也不放过。在听电视过程中他在心中默念着,何不把自己记忆的内容打腹稿变成大鼓词呢?
刚开始那几年,用腹稿方式编大鼓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记不住。没有办法就采取笨鸟先飞,有时电视新闻能接连看了好多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玉桂的脑袋里“存货”越来越丰富了,编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多。这几天村里在广播里向村民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村里的志愿者也到农户中宣传。王玉桂也想为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编点大鼓词来宣传。他眼看不见,就从电视中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新闻,靠头脑记忆来打腹稿。接连好几个晚上,他边听电视新闻,边不断“修改”自己文艺作品。哪怕吃饭也要叨叨自己编的唱词,一遍,两遍……吃完饭就敲起大鼓来演唱,哪怕没有一个听众他也不间断。
在小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演唱的就是他新近编出来的《五中全会就是好》唱段。在演出中,老艺人韵味十足地通过大鼓演唱宣传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为村党员干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领会总书记党中央制定的“十四五”规划起到了生动的引导作用。
演唱结束,老艺人王玉桂深情地说:“我虽然过了古稀之年,可我要在有生之年,生命不息,鼓板不止,继续为传承中国优秀‘非遗’文化,说好大鼓书,为推进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献出点余热。”(通讯员 周宗谋 赵英美)(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