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关工委:“五项帮扶” 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 2020-11-23 19:26:28 责编: 安徽党媒云

安徽日报客户端

11月20日,安徽省砀山县关工委举行“脱贫攻坚•关工助力”经验交流会,全县关工系统7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出“五项帮扶”助力脱贫经验,表彰了14个先进集体和13位先进个人,5位关工先进代表在会上交流发言。

image

一是扶“策”。各镇关工委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扶贫政策时,发现极个别贫困青少年应享受的扶贫政策没有落实,于是便积极主动向镇党委反映,并帮助镇政府把扶贫政策真正落实到贫困青少年身上。

二是扶“志”。贫困人口往往是人穷志短,不少贫困青年往往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脱贫致富的畏难情绪。对于这一部分贫困青年,镇关工委的“五老”人员,便登门入户,教育他们富裕是奋斗出来的,鼓励他们树立志气,学习科技知识,艰苦创业,广开门路,努力增加收入,才能逐渐摆脱贫困。

三是扶“智”。良梨镇、唐寨镇、朱楼镇、关帝庙镇等多次向贫困青少年送书刊、送知识、送教育活动,助推贫困青少年智力开发,增加智慧。官庄坝关工委联合老干部党支部等多个单位,创办《绿叶黄花》报,成为丰富青少年知识、开发青少年智慧、拓展青少年政治视野、培养青少年志存高远的最好载体,是官庄坝镇关工委的品牌,是最好的扶智方法之一,受到市关工委的赞扬。

四是扶“情”。该县广大“五老”人员他们视广大贫困青少年为自己的亲人。李庄镇年过八旬的退休教师夏文善,在镇关工委摸排留守儿童信息时,把10岁孤儿陈梦庸接到家中,并把陈梦庸的学籍迁到他所在村的赵庙小学,像对待孙子一样照顾他的学习生活。

五是扶“技”。朱楼镇关工委从山东兖州马铃薯研究所,聘请专业人员携带新品种,带动数十户贫困青年农民当年就获得高丰收。葛集镇关工委从郑州果科所聘请专家,指导贫困青年引进培育新品种,推广学习新技术,助推脱贫致富。李庄镇关工委和海升新村关工委联合聘请水果专家,引进价格高、销路好的“苏翠一号”新品种,举办为期10天的培训班,高接换头200多亩,每亩增收3000—5000元,带动23户贫困户脱贫。李庄镇关工委还帮助振兴社区的胡镇蒿创办了5个香菇大棚,带动6个贫困户脱贫。(通讯员   李艳龙 杨文礼 李怀春)(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