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破解乡村中小学教师流失和缺乏的问题,满足农村中小学校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灵璧县因县制宜、因校施策,以做足做实做活农村教师补充、职评改革、教师交流、待遇保障等四篇文章为着力点,为促进全县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成多层次人员踊跃到乡村从教、支教,有效助推城乡教育优质、高效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做好教师补充文章。2020年,该县通过特岗教师招聘、紧缺学科招聘、新任教师招聘、外县优秀教师引进、免费师范生就业等方式补充新教师820名。所有新聘录用人员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一律优先满足乡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在得到补充、优化的同时,学历水平、学科素养及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做实职评改革文章。结合县情和农村中小学师资现状,该县充分优化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积极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同时明确规定,在乡村连续任教满30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可以不占岗位结构比例评聘相应教师职务,将中小学教师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增强扎守农村中小学岗位的吸引力。
做活教师交流文章。为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扶贫服务农村力度,促进教育公平,该县建立了城区学校优秀教师下乡支教交流机制,并给予参加支教人员一定的生活补助,以加强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统筹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2019年以来,该县采取三区支教、城区支教、乡镇间流动等方式交流1097人,进一步优化了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建。
做足教师待遇保障文章。该县积极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与公务员工资待遇同步由财政全额保障,同步实施调整。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标准和公务员级别工资标准执行,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同时对于扎根乡村,特别是边远乡镇、薄弱乡村教学的人员严格落实农村补贴、周转房安置政策,让其有所当必有其所享。(通讯员 赵奇)(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