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电动三轮车跑遍了普查片区的每个院落,一把拐杖清点了普查片区的每个房屋,一双肿胀的腿脚访遍了普查片区的每个家庭。这是砀山县周寨镇孙老家村人口普查指导员张红红的生活写照,充分体现了她的责任与担当。
“组织需要,我就在”
张红红本是孙老家村的贫困户,由于小儿麻痹症导致一条腿无力萎缩畸形,因残致贫。在周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她搭借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顺利脱贫。为了帮助张红红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保障不再返贫,村委会推荐热心负责的张红红当上了扶贫专干。
由于普查工作的难度和强度都比较大,经常要起早贪黑的上门,一家一户的走访,并需要一些懂技术有时间的人。由于张红红腿脚不便,且扶贫工作量已经很大,所以选聘普查员时,村干部并没有将她考虑在内。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程采用电子化采集方式,这对“空巢老人村”孙老家来说无疑是个难题,稍微会用智能手机的村民都派上了,人手还是不够用。张红红主动请缨:“还有我啊,我可以负责我们那个普查小区。”村干部们了解张红红的日常工作量:“不行,你还有扶贫工作,哪有时间入户呢?再说,你怎么一户一户去跑,太困难了,不行不行。”“没关系,我可以下班了再去人口登记,再说我可以借助我的电瓶车。”张红红表示,“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的家庭摆脱贫困,当党组织需要我了,我必须在。”
释疑解惑,带全村
孙老家村位于安徽与江苏两省交界处,人员组成复杂,人口流动大,人口普查队伍多数是手机操作不太熟悉的普查员,无疑加剧了普查难度。人口普查培训时,张红红作为业务骨干参加,她用心听,认真记,不会的问题当即提问,唯恐弄不懂。她说:“我们村普查员年龄普遍偏大,我只有自己先弄明白,才能给他们讲清楚,才不会出差错。我绝不能把疑问带到工作中去。”为尽快掌握软件操作程序,她不分昼夜练习,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反复演练。在做好自己那份工作的同时,还承担起老师的职责,且包教包会,对不会的,她不厌其烦地教,使其他普查员快速全面掌握了本次人口普查的要求和技巧,使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张红红说:“学习只要用心,永远不会有难题。工作只要用心,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加班加点,走在前
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就业扶贫信息,摸排上报扶贫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完善更新国办省办系统,一项项工作密密麻麻的记满了张红红的小本本。作为一名扶贫专干,日常工作繁琐、忙碌,手头上的工作量已经很大,但她义不容辞起早贪黑,白天忙完本职扶贫工作,下班后饭都顾不上吃,立刻上门进行入户登记工作。
夜幕降临,一辆小三轮灯光照亮了乡村小道,引起一群狗吠声,一双拐杖触地,借力下来一个小小的身影,回头拿起装满材料的手提包,“噔噔噔”的拐杖声伴着敲门声,“大娘,休息了没有?开个门啊!”“红红,都这么晚了,还在工作啊?”村里大娘看着张红红冻得通红的小脸,心疼的说:“现在的天,晚上这么冷,不能明天再查吗?你说一声,我们在家等你就是了。”“白天还有其他工作来,只能晚上加加班,就是打扰你们了。”每天八九点“噔噔噔”的拐杖声在黑夜里不停地延续,几天下来,张红红的双腿肿了一圈又一圈,同事们都劝她休息下,她笑笑说:“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耽误了普查的进度。”
张红红总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我要想方设法为党和国家做点什么。”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一把拐杖,一辆小三轮,一个普查包,一双肿胀的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感恩和责任,这就是国爱与爱国的最好证明!(通讯员 李艳龙 张文佳)(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