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贫攻坚走向全面胜利的收官之年。今年以来,灵璧县灵城镇上下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崇高历史使命感,保持战略定力,强化使命担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部署要求,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乡村建设行动为牵引,深入推进产业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努力建成蓝天碧水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乡村。
一、聚焦收官之战,尽锐而战,啃下“硬骨头”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灵城镇党委、政府咬定目标任务不变,接续奋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薄弱环节,全面排查解决存在问题,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持续开展“抗、补、促”专项行动,持续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春夏秋冬”四季攻势,持续抓好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目前,全镇贫困人口从2016年的2455人减至2020年的0人,贫困发生率由5.03%降至0%,全镇5个贫困村稳定出列,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保障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全面有效衔接。
二、保持政策稳定,巩固成果,增强内生动力
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不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做到脱的是“真”贫、摘的是“真”帽。“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同时,围绕产业抓发展,确保增收致富持续提升。一是发展到村到户产业项目。2014年以来,全镇申请产业项目资金1677.65万元,其中申报到户项目资金962.251万元,带动1108户贫困户增收;申报到村项目资金715.399万元,为提高村集体收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方面,全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共计27个,村级投入扶贫资金424.25万元,为1144户贫困户带来了就业岗位和分红资金,保障贫困户稳定脱贫。二是发挥光伏电站带贫作用。2016至2017年共建设10座光伏扶贫电站,总投资580.5万元,现均并网发电且管理有序。在优先保证“老弱病残”贫困户受益的同时,结合村级实际开发光伏扶贫公益性岗位,让贫困户通过在家门口务工增加家庭收入,截至目前贫困户累计受益173.28万元。三是实施小额信贷实现稳定增收。大力宣传小额信贷政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生产发展资金支持,2017年以来,共发放小额贷款545户2398万元,解决了贫困户缺少发展资金的难题。四是坚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以脱贫人口精准受益、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大力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和贫困户抱团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发展有机过冬花菜、蜜薯、花生作为主导产业,建成有机花菜种植示范基地500亩,发展接茬辣椒、四季豆等蔬菜种植400余亩,实现了脱贫和巩固提升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接续攻坚,衔接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全力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之际,灵城镇稳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对标对表“斩穷根”、加快转型“摘穷帽”、特色产业“换穷业”、改善民生“变穷貌”、资金整合“改穷样”、严格考核“破穷障”多项措施,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展特色产业是灵城镇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乡村产业,在完善美丽乡村设施基础上,重点打造千亩有机花菜、蜜薯、花生种植基地和葡萄、草莓采摘园,借助“互联网+休闲农业”载体,打造灵城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亮点品牌,提高灵城乡村特色旅游知名度,以点带面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
继续深化“三变”改革,界沟村作为县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村,全镇6个村已经全部完成改革任务。重点打造周田村和亢田村为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现代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探索出“三变”改革新路径。
开展技术服务百日大行动,对贫困户主动技术服务,将技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选派镇农经站技术干部对所有村进行产业政策培训,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贫困户对产业扶贫的知晓度有所提高,既了解政策内容,又调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增强脱贫的信心。有机花菜管培期间,农经站派出技术人员对项目实施村进行有机花菜种植及管理技术培训,培训采取理论教学与田间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管理技术,真正实现长效产业带动脱贫的效果。
灵城镇将继续在鲜红的党旗引领下,以脱贫攻坚的实效助力乡村振兴,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发展动能,构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桥梁,用实际行动让党旗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高高飘扬。(通讯员 殷博)(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