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招工,贫困户要脱贫。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木镇镇顺势打通“关节”,将就业与脱贫攻坚有效对接,通过“就近就地就业”送岗入户、送企进村、送服务到人,把工业园区打造成全镇就业扶贫的“主战场”。近几年,木镇镇携手工业园区多次举办招聘会,组织了天平股份、振宇汽配、永恒机械、鑫万润等30多家木镇本土企业进场招聘,提供铸造技术工、操作工、管理、文员、销售、普工等600多个岗位,其中贫困人口岗位160个,面向木镇镇城乡劳动者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旨在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增强自身发展动力。
就近。在木镇镇黄山村春峰竹制品加工厂的生产车间里,10多名女工正在赶制一批竹签制造及包装工作。“我们什么时间来,什么时间走都可以的,这样我们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还可以工作补贴家用。烧饭还可以提前出来!在家门口上班就是好。”据了解,大部分贫困妇女都是每天打理完家务后,才来工厂开始一天的工作。贫困户韦翠华笑着说:“工作是按计件的,做得快就多一点,做得慢就少一点。按基本工作节奏,每天的收入大约80多元。如果常年在做的话,每年工资有二、三万元左右。这些钱能维持我一家基本开支了。”
就地。41岁的郜社俊是来自河北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去年3月来到河北工业园上班,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广东省打工。“我现在一个月有5000多元的工资,离家也近,方便照顾父母。”郜社俊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目前,我每个月的工资是3000多元,工作也比较稳定。”方长征来自新竹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今年年初,在镇组织园区企业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方长征成功应聘进入镇园区远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作。
就业。截至目前,在木镇镇政府的引导下,园区制造业、食品包装、服务业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吸纳了一批来自全镇多个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让他们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其中,像郜社俊一样属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就有200余名,年均工资20000余元。(王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