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璧县向阳乡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向阳乡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探索“盘活资源、产业带动、抱团取暖、合作经营”发展模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
盘活资源,“困境”变“机遇”。向阳乡充分发掘午秋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创新工作思路,鼓励村级党组织建设标准化秸秆收储点。通过村免费帮助农户秸秆打捆、组织农户秸秆离田、统一回收到秸秆收储点,最后秸秆打压出售的发展模式,在解决秸秆禁烧难题的同时,实现秸秆转化升值,变“困境”为“机遇”,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目前,武圩村、艳阳村、南王集村、汤圩村已设置秸秆收储点,每年实现秸秆增收6-10万元。
产业带动,“单一”变“规模”。向阳乡依托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肉牛养殖业,鼓励和支持村党组织依托项目资金建设规模化养牛场,探索“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村办养殖场+养殖户”模式,采取“租赁+参股联营”,变“单一”为“规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与农民经济“双增收”。目前,已建成中央、省、市项目武圩村、苏圩村、汤圩村、南王集村标准化养牛棚8个,肉牛年出栏达400余头,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实现增收5-20万元。
抱团取暖,“单打”变“共赢”。为了实现全乡村级集体经济共同发展,向阳乡打破“各自为阵”传统发展模式,整合马桥村、大西村、艳阳村扶贫项目资金,结合整体区位优势,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党员种植大户汤雷,在汤圩村打造规模化蔬菜大棚扶贫基地,通过“政府协调+村建设+党员种植大户发展”的合作运营模式,变“单打”为“共赢”,帮助马桥村、大西村、艳阳村实现每年租金收益4-5万元。
合作经营,“传统”变“现代”。为了更好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向阳乡整合有效利用秸秆收储、肉牛养殖业、项目资金,引导村级购置玉米秸秆收储一体机、大型拖拉机、搂草机、夹草机等大型农机具,创办领办专业化农机合作社。通过积极探索“农机合作社+养殖场+秸秆收储加工”合作经营发展模式,构建自产自销、资源利用的一体化产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滚动增收。目前,向阳乡向阳村、武圩村、苏圩村等8个村已经大型农机具20余台。(通讯员 陈雪茹 雷益玮)(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