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安徽电力:带电作业常态化 城乡用电更有获得感
来源: 2020-12-18 11:09:24 责编: 安徽党媒云

安徽日报客户端

12月3日,安徽宿州市城郊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中心负责人吕文正,正在35千伏龙王庙变10千伏芦西112线路施工现场,紧张指挥带电安装跌落式熔断器,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消除线路缺陷,为迎峰度冬提供可靠保障。 据了解,安徽省首家县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在宿州成立,实现了复杂类带电作业独立开展,一、二类项目常态化的良好态势。 

“十三五”期间,为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国网安徽电力在配网带电作业方面不断发力,推动33项带电作业技术在客户工程层面的全面实施,有力提升城乡居民用电“获得感”。

能带不停 助力社会生产

截至12月16日,国网蚌埠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詹斌带领队员们完成了带电作业650余次,累计减少停电21时/户,多供电量1350万千瓦时,相当于约6200户普通三口之家一整年的用电量。

詹斌已从事带电作业24年,亲历了安徽电网带电作业技术每一次提升,也感受到带电作业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今年1月29日,正值疫情高发时期。当晚10点,工作人员在特巡中发现,胜利路与延安路交口的10千伏中治线01号杆出现接头发热的隐患。此线路的供电范围内有防疫定点医院——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一旦发生故障,医院可能面临停电的风险。“所以,我们当时毫不犹豫决定采取带电作业,以保障医院用电。”詹斌说。

50分钟后,线路接头发热隐患被排除,一千米外的医院里灯火通明,医护人员正紧张接诊前来就医的患者,他们并不知晓供电员工也和他们一样,刚经历了一场紧张的“战疫”。

整个疫情期间,国网安徽电力各市县公司通过带电更换、组立电杆、带负荷更换跌落式熔断器、大型旁路设备不停电作业等各种形式的带电作业,全力保障定点医院、发热门诊、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等重要抗疫场所的用电。

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管控,社会经济活动全面启动,企业复电增容需求密集,国网安徽电力带电作业频率也随之提高,以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提质增效。

4月3日,在合肥包河大道和富民街交口202和203电杆处的15米高空上,4名带电作业人员分别在两台高压绝缘车上,开展旁路作业切改线路电源点带电作业,经过8个小时的工作,4条10千伏线路所涉及的近万电力用户均实现“零停电”,累计避免电量损失2.6万千瓦时。

目前,国网安徽电力将黄山市区、芜湖政务新区、合肥南一环、五里墩、南七等区域列为全省首批“不停电检修示范区”,这些该地区将取消所有停电检修作业,进一步减少因停电给客户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截至目前,今年安徽全省已实施各类带电作业23856次,累计减少停电155.85万时/户,多供电量4356.19万千瓦时。

市县联动 管理迈向“四化”

王志强是国网涡阳县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12月10日,在全市10千伏配网不停电作业比武中,他带领团队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要让客户可靠满意用电,我们就要做到少停电甚至是不停电。”王志强说,“这些年,我们在不停电作业技术方面不断突破,全年完成了700多次带电作业工作,最大程度保证客户‘获得电力’满意度。”

王志强是国网安徽电力71个县公司2472名配网带电作业人员之一。2018年开始,国网安徽电力以蚌埠、合肥、芜湖为中心,建立了皖北、皖中、皖南三个跨区域协作中心,搭建市县一体化不停电作业平台,通过省市公司指导、统筹,全面提升县公司配网带电作业人员技能水平、不停电作业管理水平。

4月14日,在安徽广德城区南外环,国网广德县供电公司通过旁路作业法,带负荷更换了杆上开关,成为全省首个开展第四类带电作业的县级公司。

“配网不停电作业依照复杂程度共分为四类,第四类作业难度最大,县公司能开展实施,说明我们县域不停电作业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国网安徽电力设备管理部配网不停电作业管理专责戚振彪说。在此之后,当涂、砀山、明光等29个县级公司均相继开展了第四类不停作业。

6月19日,国网蚌埠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中心集结凤阳、固镇、五河、怀远四个县公司11位带电作业人员、4辆带电作业车,在凤阳留守司路的10千伏城就联络082号线常庄支线上,开展旁路带电作业。

“这条线因为穿墙套管引线需进行检修,但线上带着11台公变、7台专变,如果采用传统的停电作业方式,耗时将达5个小时,势必会影响用户正常用电。”当天工作负责人张晓阳介绍道,“这么热的天,我们要尽量保证客户用电不受影响。”

3小时后,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工作。线路涉及的1200名用户对此次检修“零感知”减少停电中压时户数132时•户。

县级公司带电作业技能的提升,同时也将促进管理水平、优质服务水平、供电可靠率的总体提升。8月7日,全省首个县级公司带电作业中心在国网宿州市城郊供电公司揭牌,这标志着全省配网不停电作业管理向集约化,标准化、精益化、多元化迈进。

创新技术 谋求跨越突破

12月16日,在芜湖公司10kV御景114线#009杆带电作业剪火现场,作业人员徐显明利用便携式一体化带电接火自动装置,一个人用了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接火工作。

“以往,进行类似的带电接火工作时,需要多人多杆配合才能完成,接火质量全凭工作人员的手感和经验。”芜湖公司配电带电作业班班长何水兵说道,“现在有了这套装置,绝缘穿刺线夹带电接火合格率为100%,带电接火时间平均节省了60%以上。”

芜湖公司所用的接火自动装置是由国网安徽电力科学研究院吴凯所在的团队自主研发的。“当时现场作业人员普遍反映传统绝缘杆进行带电作业时需多人多杆配合作业且工艺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吴凯说。

经过一年时间,吴凯和同事们在原来的绝缘操作杆上安装自动接火装置。这套装置集成线夹锁定、主导线捕获、副导线夹持等多个模块,利用绝缘杆作为主绝缘,线夹、导线夹具精准定位,双轴同步紧固实现同步均匀受力,保证了作业质量,只需单人单杆即可完成带电接火作业。

吴凯团队所研发的该套装置,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空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意见认为:“项目成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小轴距大扭矩双轴同步紧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8年,该装置进入国网公司2018年创新成果转化项目采购目录,具备了大规模推广应用条件。今年,国网安徽电力在全省开展的25项带电作业中,有48.71%是带电接火工作,按照工时来计算,全年减少用户停电99.26万时•户,经济收益约1272.78万元。

今年,在创新技术的加持下,国网安徽电力配网业扩不停电接入率提升至95.88%,供电可靠性提升0.039个百分点,实现了市级公司复杂类带电作业独立开展,县级公司一、二类项目常态化实施的良好局面。

12月17日,在安徽合肥青翠路,一个单臂机器人立在斗臂车中缓缓升至半空,精准地停在线路前,准备开始带电作业。1个小时后,在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机器人完成了导线和引线的自主识别、绝缘导线剥皮、接火等工作。这是安徽首次实施机器人带电作业,也是安徽电网带电作业技术的再次跨越式提升。(通讯员  祝捷 戚振彪 关超)(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