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的“赵屯路径”
来源: 李艳龙 2020-12-31 14:31:56 责编: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近年来,安徽省砀山县赵屯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这一核心目标,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扶贫上求实效,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在攻坚战中探索出一些特色亮点工作,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赵屯路径”。全镇累计脱贫2534户4640人,4个贫困村现已全部出列,目前系统内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7.8%降至0。  

党建脱贫领航“好”

抓党建促脱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一线的堡垒作用,是赵屯镇拔穷根、奔致富的一条重要经验。

一是配齐选优班子成员。“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2018年该镇村“两委”换届工作中,7名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政治素质高的人员加入到村干部的队伍中来,增强了村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2019年该镇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把村级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二是将党小组建立在产业链上。指导村“两委”致富党员干部成立特色种植生态专业合作社,建成梅屯洪富锦黄桃、吕集爱超车厘子、蒋庄祥荣食用菌、赵屯金柳园金蝉4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带动全镇群众参与到脱贫攻坚来。三是强化“党建+”脱贫产业培训。镇党委结合“支部建设升级行动”,着力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创建了村级脱贫产业教学培训基地,采取“村民点单、财政买单”的方式,突出“党建+产业技术扶贫”主题,连续3年举办砀山酥梨改良新品种及花生种植等专题培训班30余场,免费培训5000多人次贫困群众,实现1000余户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致富。 

特色产业叫得“响”

根据实际,该镇制定了《赵屯镇“十三五”产业脱贫攻坚规划》,明确“在生态农业发展上谋特色,在产业建设规模上求突破,在产业化发展上做文章”的总体目标,围绕沙河绿色长廊,全力打造镇南优质商品粮种植基地、镇北特色瓜果蔬菜种植基地、镇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区,逐步形成生态型、特色型、高效型、效益型、精品型农业的新格局。

经过努力,目前,全镇交通、电力、安全饮用水、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70%以上;创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重点产业区的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综合效益进一步增强。通过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三个一细胞工程”的目标,即每户拥有1亩经济田,每户就近或向外转移1 个劳动力,每户有一项二、三产业增收致富门路。 

基础建设力度“大”

富不富,看道路。攻坚战以来,赵屯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扶贫工程,选准突破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推进道路硬化、特色产业园、扶贫冷库、安全饮水、污水处理、坑塘治理及村庄绿化亮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赵屯镇就安排6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共计4499.31万元。实施坑塘治理、道路建设、特色种植业奖补、特色种植业扶贫产业园、人社局技能培训、农业农村局特色种养业技术培训、公益岗、黄庄寨等非贫困村联建扶贫冷库、一事一议道路建设、危房改造、小额信贷等项目37个。特别是黄庄寨等非贫困村联建的扶贫冷库项目,大幅增加非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

公益性岗位措施“新”

为进一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促进贫困户就业脱贫,赵屯镇创新扶贫项目建设,巧设公益性岗位助力脱贫攻坚,一箭双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助。

一是合理设置岗位。制定《赵屯镇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办法》,设立环境卫生保洁员、公路养护员、护塘员、秸秆禁烧员、护林管理员、公厕管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等352个公益性岗位,每个岗位每月平均补贴600元,帮助有劳动能力但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实现不出家门就业增收。二是公开竞聘临时公益岗。贫困户可根据需要竞聘上岗,村党总支根据“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优先选择建档立卡中有劳动能力或半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村委签订用工协议,实行动态管理,吸引贫困户主动竞聘,补齐他们增收的短板。三是加强督查力度。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开展不定期专项督查工作,采取随机抽查、查阅资料、走访贫困户等方式对公益性岗位安置、岗位补贴发放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管,扎实推进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工作。(通讯员 李艳龙)(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