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7岁的王四清是武圣村老屋组的村民,同父亲和女儿三人生活。在女儿上大学急需用钱时,他年近八旬的老父亲因多种疾病做了两次手术,还借了外债,因此,他家成了村里的低保户。2017年,曾在私人工地做施工人员的王四清,想不到他自己得了心脏病也做了手术。家中接连的生病、手术,让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贫寒。他可是家中的顶梁柱,想想自己不能干活的身体和窘迫的家境,他意志消沉,悲观沮丧,每天生活在焦虑和自卑当中。村干部得知他家的状况后,经他本人申请,2018年被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它是一个集生活与精神双重贫困的家庭。
帮扶要帮心,生活有信心。2018年8月,刚刚被评为村里贫困户的王四清,对扶贫干部有着一定的矛盾心理,说话也没个好声好气,这让他的帮扶人镇纪委朱书记着实费尽一番心思。第一次上门走访,朱书记详细询问了王四清与父亲的病情及慢性病报销情况,接着去厨房,看到有米和油,还有净水器,最后在房前屋后查看了一遍。嘱咐王四清不要着急,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说出来,我们大家帮你共同解决。临走时,帮扶干部们把他房子打扫干净才离开。
帮扶干部亲切的话语和村干部的热情主动,一下子拉近了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以后的日子里,王四清不管遇到什么难解之事,他首先想到的是扶贫干部。即使和邻里有矛盾、小纠纷,也是帮扶干部给出面解决了。通过扶贫干部们谈心聊天、开导,愁眉不展的王四清脸上渐渐有了笑容。2019年他家的2.5亩鱼塘、8亩杉木申报了特色产业补助,当年又申请了市计生奖扶金和小额信贷利息补贴。逢年过节,帮扶干部会带上米、油,天冷时还为他送去棉被。特别是去年又实施了安居提升工程,他看着更换了门窗、被粉刷的雪白整洁、焕然一新的房子,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王四清的父亲去世后,他一个人每月的慢性病药费通过“180”政策报销后只需20多元钱,这些都是扶贫政策带来的成果。他深感党的温暖,同时在已结婚的女儿支持下,生活也是越来越好,便于2019年光荣脱贫。
生活上脱了贫的王四清,怎样才能摆脱“精神贫困”呢?
扶贫要扶志,活出精气神。“人穷穷一时,志短穷一世”。扶贫更要扶志,要帮助贫困户“扶思想”、“扶信心”,树立战胜困境的斗志和勇气。在多次走访接触中,扶贫干部们发现王四清不仅会画画,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大家对他的这种高雅的艺术爱好大加赞赏,鼓励他多加练习,帮扶人还带去宣纸,引导他报名参加各种书法比赛。去年在全国书画比赛中,王四清的书画作品获得了优秀奖。今年他又踊跃投稿,参加抗击疫情书法比赛,今年8月份,他在“2020墨韵中华—书画展”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便受邀去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参加“2020年墨韵中华”高规格全国书画展览活动。这一系列的收获使王四清享受到“参与感”与“获得感”,他还经常与老师们切磋交流提升才艺。他的心情开朗,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希望。书画不仅丰富了他业余生活,还提高了文化素质,也推动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同时,为构建和谐社会、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只有精神富有,才能真脱贫。王四清,一位贫病交加的贫困户,靠着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们的爱心帮助,一步步走出困境,他从生活上的脱贫,再到精神上的立志,充分诠释了扶贫扶志工作的重要性。现在的王四清正以健康、阳光与自信的心态,去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查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