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灵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来源: 高雨 2021-01-28 14:47:25 责编: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灵璧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重要战略部署,按照“135”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较好地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GDP由2016年186.87亿元增至2020年270亿元,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年均增长7.16%,人均GDP由2016年18303元增至2020年25262元,完成“两个翻一番”目标。工业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达到 12.1 万元/人和 2 万元/人,超额完成小康监测目标。财政收入由2016年10.49亿元增至2020年18亿元,年均增长1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6年54.21亿元增至2020年140亿元,年均增长10.12%,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保持稳定增长。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灵璧建设迈出新步伐。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中心任务,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方式,持续落实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迈出坚实步伐。突出“造血”和“输血”两手并重,2018年度综合考核获评“好”的等次,迈入全省第一方阵,摘掉国定贫困县的“帽子”。7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 2013 年的8.11%如期归零,所有贫困人口将同全县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深入推广“四带一自”扶贫模式,带动22304个贫困户稳定增收,逐步实现脱贫。防范化解产业扶贫风险举措获得省委、省政府肯定。“一自三合”金融扶贫经验走进浦东干部学院讲堂,并入选全国扶贫小额信贷优秀案例。灵璧精神脱贫经验做法先后在新华社、中国扶贫网、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

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坚持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27.6:34.7:37.7调整为2020年20.3:24.5:55.3,三产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创新驱动成效凸显。设立灵璧县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企业数由2016年11家增加到2020年23家,实现翻倍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16年19.7亿元增至2020年25.2亿元。工业发展量质齐升。机械制造首位产业带动力增强,初步形成了以轴承制造、轴承钢锻造、轴承组装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成功获批省级灵璧县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新能源、循环经济等战新产业增势强劲,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农业经济增产增效。2019年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95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居全市首位。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现代农业博览园获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园称号。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6年70.49亿元增至2020年140亿元,实现翻倍增长。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和“大循环”“双循环”体系的主要力量,成功入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跻身“安徽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入选“大中华区最具魅力特色旅游目的地”名单。

改革开放活力竞相迸发。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不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政务服务环境更加优化。获评全国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县,2019 年政府透明度指数位居全国县级政府第15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三变”改革试点加快,确立产业发展项目 696 个,入股农户 24428户。加快推动国有平台公司改制,依法自主开展国有资本运作。对外贸易持续攀升,“十三五”期间新注册外贸进出口企业38家,新增实绩出口企业12家。进出口总额由2016年46.34万美元增至2020年15000万美元,增长了320倍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由2016年9057万美元增至2020年13000万美元,年均增长4.26%。成功申报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审批权县。紧抓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推动跨区划与江苏徐州合作取得新进展。

城乡统筹面貌焕然一新。深入实施城乡建设“双百工程”,统筹推进“三区”“四城”建设,获批国家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市形象、品位不断提升。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燃气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城市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提升明显,获评第四届“安徽省文明县城”。灵璧火车站建成通车,G343 连接线、虞姬大道、建设路、钟灵大道等一批连接城乡的通道全线贯通,虞美人大桥、凤凰山大桥、龙車山大桥为跨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成功申报“安徽省第三批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全面开通城乡公交线路。城乡生活垃圾保洁市场化运作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扎实推进。城镇常住人口从2015年32.8万增加到2020年39.06万,城镇化率从32.42%提升到37.31%,年均提高1.22个百分点。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实行环境监察“网格化”监管,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先后实施减排项目15个,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实现零增长,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顺利完成。秸秆综合利用率持续保持在92%以上,产业化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灵璧模式”成效显著。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获评“安徽省园林县城”称号。设立乡镇环保工作站。完成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环境违法案件和环境信访量有效遏制。

人民群众幸福感稳步提升。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46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分别保持在60%和7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年均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前教育“985”目标顺利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改薄”五年规划全面完成,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通过国家验收。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灵璧分院落户灵璧,设立灵璧县技工学校。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运行模式得到省市认可并推广。“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高质量完成。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灵璧分院成功揭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入开展。安徽省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落户灵璧。获评全国道德模范 1 人、中国好人 10 人。全面推进平安灵璧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行动纵深推进,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奖项“长安杯”,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县“六连冠”,跻身全省“安全生产政策激励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攀升。扎实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获评安徽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县。(通讯员 高雨)(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