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克服种种严峻考验,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4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0%。“梨都”大地发生了新变化,增添了新活力,创新型“五个砀山”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精准方略,脱贫攻坚成果瞩目。“十三五”期间,砀山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1亿元,10.2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高质量实现“县摘帽”。全国产业扶贫调度会、全省贫困县退出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该县召开,砀山酥梨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典型做法被全国会议推介,消费扶贫得到省委肯定,“励志女孩”李娟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创新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砀山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研发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0%。发明专利授权84件。创建省名牌产品13个,获“安徽省质量强县”称号。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果蔬食品纳入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机械电子、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值年均增长30%。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砀山酥梨”公用品牌价值达190.6亿元,“梨,还是砀山的好”响彻全国。
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变。“十三五”期间,砀山县构建了高效的砀城大征迁大建设大创建指挥体系,城市征迁总量近1000万平方米,新建高品质生活小区47个,医院、学校、商业综合体等一大批配套设施相继建成,13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县城。成功纳入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农村规模水厂全部完成氟改水,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城乡环卫实现一体化,覆盖所有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新提升。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砀山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城乡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黄河故道备用水源地建设加快推进,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秸秆禁烧连续九年实现“零火点”。在全市率先建成垃圾发电项目,城乡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增耕地1.6万亩,连续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扎实推进森林增长工程,累计完成造林2.6万亩,成功创建“安徽省森林城市”。
开放发展,活力动力日益增强。“十三五”期间,砀山县“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1800项,累计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7项。各类市场主体由1.66万户增加到5.83万户,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76%,年均增长10%。电商进农村经验做法全国推介。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顺利完成,正式获批省级开发区,纳入国家开发区名录。
共享发展,民生福祉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砀山县财政民生支出始终保持在85%以上。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实现统一,城乡低保实现统筹。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6%。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要战果,“守护平安”系列活动扎实有力,文化、医疗、养老等公共事业体系更加完善。先后荣获“中华诗词之乡”“全国书香城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等称号。(通讯员 李艳龙 路杨)(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