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宿州市砀山县,元宵节的习俗除了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还有一种习俗已经流传了几千年,那就是正月十五捏面灯。当地的群众会依照自己喜欢的造型,用面粉捏制形态各异的元宵灯,在农历正月十五晚上插芯倒油把灯点亮,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健康平安。
代艳玲一家人在一起捏制面灯
在砀城镇东升社区居民代艳玲家中,她们一家人正忙活着制作传统的面灯,从和面、揉面、成型、点睛,一块块面团经过巧手揉捏,很快就变成了龙、猪、莲花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面灯,有的精灵可爱,有的憨态逗人,极具民间特色。“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五六岁的时候,就跟着妈妈开始学蒸面灯。学会以后,每年我也做面灯。我们的面灯是做十二盏灯,每盏灯代表一个月份,通过做记号来表示,比如说一月份就做一瓣花,二月份就做两瓣花,以此类推。”正在捏着面灯的砀山县砀城镇东升社区居民代艳玲介绍到。
代艳玲和邻居精雕细琢,捏出最好造型
按皖北传统风俗,元宵节人们要用和好的白面或黏米面、豆面捏出一些面灯,一同放进锅里蒸熟。待到当天晚上,还要在面灯里加上香油和线捻,点着后把全家人照一遍,而后再端到家中各处照一下,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六畜兴旺。“每年元宵节我们除了蒸面灯,我们会捏制一些小动物,就是我们所说的十二生肖,家里有属什么的我们就捏什么动物。不过龙是必须要捏的,它象征龙马精神、龙腾虎跃。” 代艳玲说。
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捏制成型,放在锅里蒸熟
“元宵节点面灯的灯光是吉祥之光,用灯光照一照能够祛病保平安。” 砀山县县民俗学会会长黄世东说,惟妙惟肖的面灯寓意着家人对人寿年丰的祈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家人聚在一起捏面灯、蒸面灯、点面灯不仅能感受到温馨祥和的节日氛围,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传承,也丰富了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点亮面灯,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我们家每年的元宵节都没有改变捏面灯、过元宵的习俗,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捏面灯的形式来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代艳玲感慨地说。(通讯员 吴飞 董萧) (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