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旧小区环境差是居民的一块心病。现在改造后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进小区就像进公园一样。落实民生实事项目,让我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光明社区名君家园党群服务站,78岁高龄的居民韦金德高兴地对记者说。
为推进基层社会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018年底以来,蜀山区汇聚强大合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全省率先“试水”街道选民代表会议制度,确保民生项目更加接地气、贴民心、合民意,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蜀山经验”。
我国五级人大中,最基层的乡镇设有人民代表大会,但是作为区级国家机关派出工作机构的街道没有设立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这让人大监督工作断了层,代表工作断了档,民意表达断了线。同时,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街道又承担了大量职责,从推进街道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层面,迫切需要平台和渠道。由此,街道选民代表会议制度应运而生,它是群众参与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民主议事制度。
“选民代表会议制度拓宽了群众辖区群众议政监督的平台,增强了解决民生实事的动力。”荷叶地街道浅水湾社区党委书记王明星说,通过选民代表投票的民主投票的方式,让老百姓自己选出最符合自身意愿的民生实事,使人民群众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者、选择者、监督者和最终受益者。
在王明星看来,选民代表会议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群众性民主协商、参政议政的平台,其主要任务是让更多选民直接参与互动沟通,开展议事协商。
在西园街道光明社区名君家园党群服务站,记者看到,这里设有便民理发室,睦邻点内设有居民议事厅、乒乓球室、共享空间、四点半课堂等。据党群服务站负责人介绍,推进小区睦邻点建设项目是通过选民代表大会票选列入2020年的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已打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街道选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扩大基层民主和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蜀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新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这项制度不仅让居民的诉求得到合理表达,有效保障了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畅通了基层民主的“最后一公里”,也让政府施政有了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从推行的情况来看,开展街道选民代表会议制度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监督推进重点工作、拓展街道人大工作范畴等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蜀山区西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陶存友介绍,选民代表会议期间提交的意见建议,会后由街道人大工委收集整理。属于街道办事处职权内的,一般在2周内交办,办理单位一般在2个月内办理落实,并书面答复建议人;属于区人民政府职权范围内的,以人大代表建议形式报区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交由相关单位处理。选民代表闭会期间提交的意见建议,由街道人大工委负责收集整理、交办。
据介绍,选民代表主要由街道辖区基层一线的各级人大代表、驻地单位职工、社区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居民代表、新市民代表等组成,规定街道选民代表基数为40名,每1500人可增加一名选民代表。选民代表的任期与区人大代表任期一致。
五里墩街道龙居社区选民代表周世凤说,她所在的新景花园居民活动中心是社区民生实事项目,设有书法室、助浴间、运动多功能厅、图书角、谈心屋、创客厅、同乐园等,各项功能免费对居民开放。自2020年11月开馆,到2021年1月底,共接待1000余人次。“街道选民代表会议制度畅通了服务百姓‘最后一百米’,满足了居民多元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蜀山区已把街道选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工作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了街道民生实事项目专项资金。2021年,蜀山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确保选民代表票选出的民生实事项目真正办实、办好、办成。
中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2020年,街道选民代表会议制度已在蜀山区所属的8个街道全面推开,共推选出791名选民代表,其中4个街道开展了民生实事项目选民代表票选制,共征集民生实事项目103件,提请会议票选39件,票选产生30件,涉及资金3955万余元。
民生无小事。作为合肥市重点民生工程,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项目和推进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备受关注,这也成为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对此,街道选民代表及时“激活”职责,为民代言,破解难题,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每一件具体工作上,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
此次采访中,来自蜀山区多个街道的居民纷纷向记者表达了对选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肯定和对共享发展成果的喜悦。和韦金德老人一样,他们切身感受到推行选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切实解决了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街道选民代表会议制度搭建的平台,让居民的诉求有地方表达,有解决困难的渠道。民生实事项目给我们带来了实惠,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加装电梯后,邻里之间和睦融洽,亲密和谐!”西园街道居民王晶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