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网瘾少年、特异体质、心理困扰、暴力抑郁、行为异常、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成长环境,确保每一名学生平安、健康成长,今年以来,灵璧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全力推行五项工作机制,将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做深做实做细。
建立关爱领导小组机制。成立关爱特殊学生群体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并结合特殊学生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逐级完善工作措施和方法。同时强化部门间的联系和沟通,进行定期分析研究,以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建立关爱应急机制。结合县情、校际,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构建个性化、亲情化、灵活性、持续性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工作模式。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统一口径,出现突发事件,相关信息能及时按要求进行反馈。
建立特殊学生档案机制。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建立特殊学生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同时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爱跟踪,掌握其动态,实现档案及时补充或变更。
建立结对帮扶机制。针对特殊学生,学校安排校领导、党员教师、优秀教师做其成长导师、德育导师,按照“一人一方案”的原则,给予针对性、实效性的“多对一”结对帮扶,引导其健康成长。
建立检查考核机制。县教育主管部门将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考核,并不定期对各校关爱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不良影响的,将给予相应的政治处分,以确保特殊群体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均能共沐阳光雨露得到平安、健康成长。(通讯员 赵奇 凌宝伟)(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