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陈大镇立足产业布局,以禾景农业示范园区为中心,打造水果种植、蔬菜种植、苗木种植、特色养殖四大基地,以产业平台聚集和培育人才,以人才引擎带动产业提质增效,从人才培育、人才回流、加强服务等方面着手,大力推动人才建设,为全力打造“农业特色镇、生态宜居镇、小康幸福引领镇、乡村振兴示范镇”提供助力。
强力固流,巩固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坚持全面培养、分类施策。围绕陈大镇发展需要,全方位培养本土产业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电商人才、乡村旅游人才等各类人才,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目前,依托水果种植,培育了以丰茂源农业科技公司、县水果协会张洪敏、恒洲合作社张恒洲为代表的水果种植产业带头人;依托蔬菜种植,培育了以芦笋种植基地赵光、书忠种植刘书忠为代表的蔬菜种植产业带头人;依托特色养殖,培育了以冬娜蚂蚱尹秀芹为代表的养殖能手等。
坚持以老带新、增强活力。着重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支持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陈大镇5家国家级、1家省级、15家市级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每年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筑巢引凤,共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坚持广招英才、高效用才。拓宽乡村人才来源,用好用活人才。陈大镇组织办、宣传办、党政办和招商办等多部门发挥合力,充分挖掘农村人才资源,全方面搜集人才信息,完善党内和党外人才信息库。利用春节有利时机召开返乡人士座谈会,积极向陈大镇籍在外优秀人才宣传推介涡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才政策,吸引回乡创业人员,做好人才引进和招商引资工作。
一批在外人才响应号召,纷纷投身陈大镇乡村振兴中来。王飞,一名85后青年,2017年底,他开始返乡筹备发展电商,并决定先从经营本地种植的土特农产品开始。三年多的时间,王飞的网店总销售额已达到500万元左右,在王飞的网店带动下,本村及周边苔干、干豆角、干辣椒价格普遍有所上涨,群众种植加工豆角、苔干等干鲜蔬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不仅带动了史韩村的产业结构调整,还解决了该村20多名半弱劳动力就业。
王尹超,同样是一名80后,6年前,他怀着一腔热忱回到家乡搞起了养殖,他坚信养殖只要出“新”,就能抢占市场。2014年,王尹超在自家院子里搭建200平方米活动板房,首批养了1000只鸡。2016年,他开始养殖鸵鸟,并按规定办理了《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繁育许可证》,2020年他生产的鸵鸟肉酱在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被评为金奖。
加强服务,营造人才成长和谐环境
坚持完善机制、强化保障。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陈大镇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升农田水利基础条件,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村生活便利化水平,吸引城乡人才留在农村。同时,加强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通过申报产业创新团队等途径,积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做好人才服务,每年选树一批人才先进典型,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政策扶持,引导人才全力助推乡镇发展和乡村振兴。2020年,陈大镇王尹超、宋洪彪被评为涡阳县第一届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十佳返乡创业之星”。(欧婷婷 郑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