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杜村乡:扶贫小车间 搭起振兴致富路
来源: 2021-03-19 10:37:36 责编: 罗晓薇

bba6fdab48e3b7827d5ee79b86ece32

image

姜宽华是杜村乡西河村三组的一户贫困户,家里有一个84岁的老父亲,加上自己50多岁身体还重度残疾,在之前只能靠国家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日子,后来通过扶贫,姜宽华家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可是姜宽华因为身体原因还是不能工作。

西河村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是典型的古村落村。村里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居多。该村村党支部书记叶茂根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像姜宽华这样的家庭很多,他们不是不愿意劳动,只是没有合适的工作适合他们。

为了解决这一类老弱病残的辅助性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叶茂根夜以继日的奔波在乡间的小路上,为他们谋生活、谋出路。2019年杜村乡发挥当地竹木产业优势,盘活闲置西河村老村部,成立了竹夹加工扶贫车间,车间建筑面积达100平方米。扶贫车间的运营,结合村民村情以及村弱劳动力多的特点,积极联系杜村乡益民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和车间合作,引进竹夹半成品加工,该加工工艺简单易学,竹夹加工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因为工作时间灵活且只是手上的活还可以带回家去做,适宜农村老弱病残这样的贫困群体。

车间采取集中管理、专人负责、定点配送的方式进行管理运营,采取计件的方式结算计酬。目前车间已成功吸纳25人实现就近就业,其中贫困户达14人,一般农户10人,并按照上级相关政策,给满足条件的贫困户7人申请就业补贴200元/人·月,另外村部还给予车间上班的工人每袋夹子补贴1元,提高了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成功地解决了贫困户和弱势群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一定的经济收入,年收入达4000-7000元,虽然收入不高,但是我们发现他们一群人在一起共同劳动,相互间聊聊天,利用播放机听听黄梅戏,他们的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村里的扶贫专干刘钧每次来到姜宽华的家里,他的老父亲都会很客气的拉着他的手说道:“感谢国家,感谢政府和村里领导对我们家的帮助照顾,每天做点竹夹子不仅能挣点收入,还打发了时间”,从他的话里刘钧听出了他真挚的谢意,从他的眼睛里刘钧看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小车间托起了一个个平凡人的梦想。

“现在全村57户贫困户,已实现全面脱贫,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将补齐基础设施差和公共服务弱的短板,利用村里的就业驿站和扶贫车间促进更多产业的兴旺,只有农民富了,生活才能美起来。”西河村党支部书记叶茂根说道。(吴璟璟 王超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