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制休息的命令”,做完手术身体尚未恢复的他,却如往常一般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在省滨湖戒毒所,有这样一位民警,他20多年如一日热爱戒毒工作,在基层耕耘,在基层奉献,是名副其实的“三牛精神”践行者。
战“疫”一线孺子牛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本平安祥和的春节假期。大年初二,王洪亚接到封闭执勤的指令,便毅然告别家人,第一时间赶回单位值班。当第一批封闭执勤60天可以换防时,考虑到大队警力较为紧张,他又主动请缨,庄严地写下“疫情不退,我不退”决心书,申请继续坚守在战“疫”一线。从2020年1月27日到5月10日,王洪亚数次将难得的休整时间留给了其他同志,自己连续执勤105天。
原本预约的手术也因此一拖再拖。原来,早在2019年体检时,王洪亚就被查出其结肠长有大小1公分的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较大,需要尽快切除。好不容易在2020年春节期间攒出了时间,和医院预约了手术,却因为疫情防控,又耽搁下来。
换防后,王洪亚这才去医院接受手术。为了让其安心养病,单位领导给他下了一道“强制休息”的命令,可他却在做完手术出院的第二天,带上药进入戒治区封闭执勤。42天下来,由于身体免疫力严重下降,加之连续深入戒毒人员当中开展个别谈话、集体教育,长时间用嗓子,其声带出现淤血性息肉,医生叮嘱必须请假休息。然而,他仍坚持一边吃药,一边轮换封闭值班。同事们纷纷感叹,王洪亚就像一个“燃灯者”,燃烧自己,奉献他人。
创新戒治拓荒牛
在王洪亚上衣的口袋里,总是揣着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着大队每一名戒毒人员的信息,没事的时候他就拿出来看一看,做到对戒毒人员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现实表现了如指掌。此外,他还主动适应科学戒毒、智慧戒毒的发展趋势,积极参与戒毒人员戒治案例编写,运用VR技术帮助戒毒,探索运用新型神经反馈技术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
从警20年来,王洪亚“严”字当头,“情”字融冰,注重思政教育的铸魂塑形作用,组织戒毒人员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国学传统文化,帮助他们端正三观,先后成功教育100余名难矫治戒毒人员。
安全管理老黄牛
“师傅,你在等什么?”年轻民警轻声提问,王洪亚示意一下,见戒毒人员没有异样,这才离开。夜班巡查时,王洪亚总是悉心观察每一名熟睡的戒毒人员,帮他们盖被子,生怕他们受冻着凉。旁边的年轻民警有时候觉得好笑,他却严肃地说:“场所安全大于天,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大意。”正是这样的兢兢业业、谨小慎微,他所属的大队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严重的安全或违纪事故,为滨湖戒毒所实现连续23年安全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工作多年,王洪亚获得过很多荣誉,但在他心中,能够成为戒毒人民警察就是一生中最大的荣耀。今后,他愿意一直扎根基层土壤,像牛一样辛勤耕耘,像土地一样无私奉献。(安徽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