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为切实做好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让群众都能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舒适环境中,今年以来,砀山县砀城镇坚持“镇村主导、群众参与、占领阵地、分块实施、标本兼治、长效管护”的原则,深入推进村庄绿化清洁工作,紧紧抓住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三个点”,打好乡村振兴“主动战”,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
紧抓环境治理的“难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砀城镇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网格化”村庄田园环境整治和保护体系,紧抓治理“难点”,所有网格包保到人,责任落实到人,快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是开展工作督查。成立督查小组,对各村“五小园”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进度情况不定时进行督查,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责任单位下发整改清单,实行销号制度。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召开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调度会,及时解决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三是落实奖惩制度。根据环境整治考核细则,完善考核办法,对各村、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考核,排出名次,落实奖惩。
疏通垃圾清理的“堵点”。面对农村房前屋后垃圾无人清理、垃圾死角清理不到位、沟塘垃圾清理反弹严重等问题,砀城镇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清理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充分发挥村干部、网格员、党员在“五小园”建设工作上的示范引领作用,聚焦房前屋后的清理“断点”、道路绿化的清理“盲点”、沟塘周边的清理“重点”,发挥带动周围群众积极加入,主动做清洁家园的“模范生”。同时,加大保洁员队伍和公益岗位队伍力量,对清理难度大、劳动力不足的重点房屋和村庄进行集中清理,确保所有“堵点”全部疏通。
聚焦宣传引导的“弱点”。砀城镇充分利用农村广播、宣传车、宣传单、新闻媒介大力开展宣传工作,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传播“生态文明、人人有责、人人有为”的健康理念。同时,以“雷锋月”“爱卫月”系列宣传活动为契机,以农村“五小园”建设为抓手,紧抓春天这个关键种植时间点,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生态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质,增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良好舆论氛围。(通讯员 李艳龙 伍晶晶)(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