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五坚持”推进生命安全教育
来源: 岳远轮 2021-04-12 17:39:35 责编: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为巩固“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生命教育成果,提升生命安全教育质量,砀山县委教育工委、教育局牵头,于4月9日,七部门联合在砀山中学召开并启动了“珍爱生命,守护安全”的“2021年春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行动”,以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各种因素诱发的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学生抵制自我伤害的内生动力和自救自护能力,推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坚持预防为先。建立心理危机防范机制。各学校充分利用橱窗、专栏、黑板报、手抄报、升旗仪式与各种集体活动,以及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微、家长群、班级群等媒介,加强舆论引导和价值引领,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广大中小学生营造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坚强自立的成长环境。加强条件保障。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因校制宜,在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 与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心理护师队伍等建设,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师生心理健康发展需要。

坚持协同推进。学校各部门协同工作生成合力。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成立校长园长负责的心理健康工作小组,统筹教务、政教(德育)、心理教育、安全管理等部门,强化对生命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形成预防化解心理危机工作的合力。教师全面发展生成综合教育能力。把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班主任和教师日常发现和化解学生自我伤害风险隐患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工作中的关键性作用。建立多部门联席工作机制。建立妇联、关工委、教育、宣传、文明创建等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为家长与学生临时监护人提供切实的家庭心理教育指导;建立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协同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开展舆论引导、有效处置网上有害信息;建立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协同的文化产品市场治理机制,积极宣传推广健康向上的图书、音视频等文化产品。

坚持多元教育。生命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常规化。全县中小学在每月第一周的班会课开展生命安全教育,通过知识讲座、辩论赛、小情景剧表演、观看视频与游戏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增强生命观念,提升自我维护生命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师生“说心里话”常态化。教师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与学生开展谈心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引导学生表达和释放各种焦虑、困惑和不安,帮助学生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生活学习模式。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劳动实践、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安全教育、挫折教育、情绪管理教育与压力调节教育,丰富学生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激发学生对生命成长的自豪感、自信心,促进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重点帮扶。开展特殊群体大普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对家庭成员和学生本人患心理疾病、特异体质、家庭突遭重大变故、经济困难家庭、单亲和离异家庭、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情况进行重点排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加强特殊群体帮扶工作。对排查认定的特殊群体,按照“一人一策”规范建档,从心理健康测评、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学业辅导、安全教育与良好行为养成等方面,开展处方性教育与帮扶工作。做好个性化服务。心理教师或心理护师设置专门热线电话、微信、手机短信等心理咨询渠道,对有个性化需求的进行个别辅导和咨询,做好持续追踪和支持。对于特别严重的情况,可在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配合下,邀请第三方心理健康专业机构提供及时干预,解决危机。

坚持筑牢家庭教育防线。印发一封信。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平台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广大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思想状况和行为动向,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孩子教育工作。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组织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访活动,及时和精准掌握学生家庭生活、亲子关系、身心健康等情况,对各种特殊状况信息及时汇总,提出解决方案,开展精准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适时召开家长会。结合春季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和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召开专题家长会,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自我疏导技巧与自我解压方法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学会处理亲子关系,提升家长识别、应对孩子心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协同做好青少年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步,砀山县委教育工委、教育局将建立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与教育资助等协力的生命安全教育机制,打造以心理教师(心理护师)、班主任与学校德育工作者为主体的生命安全教育队伍,把学校打造为平安校园、幸福校园与快乐学园。(通讯员 岳远轮)(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