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近日,宣城市泾县黄村镇安吴村党总支组织党员来到安徽泾县参观爱国教育基地,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激情。
党员们来到位于泾县城郊水西山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门口。1941年,新四军战士曾在这里浴血奋战7天7夜,抗击国民党顽军。如今的这块土地,已告别了昨日的硝烟,天蓝、地绿,连空气都带着原野的芳香,但革命的精神在这里万古流芳。党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了这片土地,缅怀烈士的豪情,汲取无穷的力量。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纪念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等建筑组成。进入陵园从广场右转,是一条50米长的神道。神道有90级台阶,寓意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将士9000余人从云岭出发北上抗日。沿神道拾级而上,便来到纪念广场。在纪念廊里排列着9根圆形巨柱,其中只有两根是完整的,余下的都是高低不同的半截残柱。寓意新四军行至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顽固派7个师8万余人阴谋围歼。新四军被迫自卫,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9000余人中有7000余人壮烈牺牲或被俘。
在纪念碑的左侧是鲜红的党旗,右侧是庄严的入党誓词,党旗如火在每个人的眼中跳跃,誓词如钟句句在耳边回荡,党员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被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感染。
纪念广场周围,满目葱绿,松柏森森,庄严肃穆,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座高36米、宽27米,小平同志亲笔题字“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巧”的纪念碑。从纪念碑两侧入口走进墓室,墓室中央是一个直径7米的圆形黑色花岗岩墓池,池内安放着洁白的大理石石棺。墓池后的祭坛上点燃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先烈们的生命之火永不熄灭。广场四周九根折断的石柱象征着九千烈士的脊梁在初夏的阳光下静穆成一种悲壮。烈士塔下长眠着烈士的忠魂,茂林山岗上盛开血染的杜鹃,他们的英名永垂不朽。
参观瞻仰之旅对党员们来说是一次灵魂净化。周恩来同志曾悲愤地写下《为江南死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几十年前那一场悲剧的始作俑者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接着,党员们参观了坐落在泾县云岭镇的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这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旧址群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八大史迹之一,真实地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将士英勇抗敌的斗争历史和光辉业绩。走进军部大会堂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当年新四军开大会用的主席台。1939年2月周恩来同志亲临云岭视察工作时,在这里作了题为《目前形势和新四军任务》的重要报告。
转到院子后面是皖南事变纪念馆,里面大量的文字、实物和图片资料,将党员们带回到那个战火弥漫却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代。讲解员用沙盘配合图片、实物详细介绍了当年皖南事变的始末。听完讲解,党员们为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事迹所感动,也为国民党顽固势力不顾大局使新四军几千将士大部皆壮烈牺牲的事实真相而感到震惊。一把把锈迹斑斑的枪支,似乎在诉说着当年战争的惨烈;一张张斑驳的老照片,深深铭刻着革命先辈们勇往直前、为国捐躯的大无畏情怀。身处当年新四军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党员们眼前仿佛出现战士们浴血奋战、奋力厮杀的身影。大家深深地为先烈们克服万难、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所感动。(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