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玉屏村党总支始终坚持以学习党的百年历程为立足点,不断加强党员的自我教育,明确奋斗方向,为开启新时代新局面起好步,谋好篇。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为深刻领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玉屏村党总支创新思路,寻觅玉屏村上个世纪的光荣村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对村史的学习,掀起党员群众学习新热潮。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玉屏支部是全省先进党组织,每当回想起那段光辉岁月,老党员们个个脸上写满了自豪。“那时候我们村农业发展得特别好,兴办了很多加工厂,有粮油棉加工厂、缫丝厂、茶叶加工厂等等,玉屏大队集体建立一个综合厂,我在综合厂担任会计,一做就做了25余年.....”方东山娓娓道来。“那时候,省内的许多市都来玉屏参观学习呢,包括其他省份的,当时流行一种说法‘一进玉屏,促进灵魂。塘底挑空,山头削平’,那时候村民干劲很足”老党员储德发接过话来。
解放前,玉屏村是一个“磨刀山下一条线,茅草棚子不成生,碟子塘,筛子田,有收无收全靠天”的贫瘠村,村民过的是“茅草屋、芭毛墙,两个叉木顶个梁,晴天日头晒,刮风下雨叫爹娘,三年吃不到一年粮,两年睡不到一年床,到头来,镰刀上墙,家中断粮,男打长工女要饭,家破人亡”的悲惨生活。在全国全面解放后,玉屏村的村民过上了当家做主的幸福生活。1964年至1975年的十多年间,玉屏村广大村民用勤劳的双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把1500多亩耕地建成了高标准的大寨田,扩大耕地面积200多亩。新建大小水利工程59处,建造了长达12华里东西贯通的灌溉渠道,有效灌溉面积达1300亩,受益面积达到总耕地的85%。玉屏党支部带领广大村民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大干社会主义,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集体经济搞得日益繁荣。大搞副业生产,办起了综合厂和粮油加工厂、药材厂、砖瓦厂...。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蒸蒸日上。这段村史在1976年被安徽师范大学整理在村史手抄册上,手抄册共计31卷,约41580字。
为深入贯彻“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切实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玉屏村结合实际开展为民办实事。因前段时间连续降雨,团结组汪明山家稻田被雨水冲毁严重,团结组垃圾设置点旁沟渠倒塌且空心化严重。对此,村两委高度重视,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对两处破损及时进行维修。目前,团结组受损的稻田和沟渠已经完成修缮。
为保障村内的两家茶叶加工厂用电需求,村两委邀请庙前供电所电力检修人员,对茶叶加工厂变压器进行维修及使用线路进行改造。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玉屏村党总支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学党史、牢记村史,汲取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带领广大村民凝心聚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汪平 傅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