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宿州篇章”
来源: 王勇敢 2021-04-30 17:16:31 责编: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长三角,江海联接处的一颗璀璨明珠。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块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从此承载起非同寻常的国家使命。

2019年10月15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在芜湖召开。在这个会上,宿州正式被吸纳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宿州,由此正式由“圈外”变成了“群内”,由“我与长三角”变成了“我的长三角”。宿州顺势而为、乘势而进。一张张出行地图,记录下宿州外出“走亲戚”的足迹;一项项新举措,见证了宿州在打造融长“强磁场”中不断向纵深推进、迈向更高层次的历史进程……

宿州,正奋力扛起国家使命,开启了一体化发展的全新纪元,奏鸣出“携手共进”的时代交响。

搭建合作“大舞台”  唱响共赢“大合唱”

厚植合作优势,拥抱发展机遇。

从4月25日到27日,短短3天里,宿州举办了一系列的合作发展会议论坛:第31届A级物流企业授牌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2021全球5G及智能网联汽车高峰论坛、2020年度“建筑材料创新奖”颁奖大会暨获奖项目交流大会。

行动快、干劲足,得益于思路清、方向明。雷霆之势强力推进的背后,是宿州加速跑起来的激情,也是宿州招商引智的满满诚意。

城市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物流的发展。宿州因其便利的交通条件,自古被人们称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近年来,宿州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积极谋划建设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在此背景下,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应运而生。

2020年9月26日,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暨全省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宿州举行,主会场正设在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

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一港十中心”,引领带动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加速转型,将逐步形成总面积超30平方公里,总投资规模超千亿的物流产业开发新区,努力打造国家级物流枢纽工程。

搭建合作平台,共促物流发展。4月25日上午,第31届A级物流企业授牌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在宿州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物联评估办、绿色物流分会、A级物流企业代表共同启动了“绿色物流”行动。

宿州市市长杨军在致辞中指出,宿州将以此次盛会为契机,全链条、高水平建设黄淮海智慧物流产业园,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绿色物流、智慧物流等高端业态,加快建成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

放眼全球,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5G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一系列新技术的强力作用下,这一领域必将拓展成为潜力巨大、精品迭出的万亿级“蓝海”,也势必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引擎。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面对“黄金机遇”,宿州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数字宿州”建设从“无中生有”到“异军突起”,现已“蔚然成势”。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齐聚宿州,1600余家云计算、大数据及智能制造相关企业在这里落地深耕,安徽首个5G连片试验区已成规模,导航领域亚洲唯一虚拟全景测试实验室在宿州落成。这些都为5G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厚植了生长沃土、拓宽了发展空间、增强了科技支撑。

搭建平台话合作,抢抓机遇促发展。4月26日至27日,由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全球5G及智能网联汽车高峰论坛在宿州丰大国际大酒店举办。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信科集团等有关嘉宾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旨在通过专题演讲、互动讨论等方式,共同探讨新挑战下5G及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全球前沿技术,分享5G无线终端产品的全球准入要求,研究智能网联汽车开发及测试过程中的新问题及解决方案,推动相关企业落地宿州,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近年来,萧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以功能性新材料为核心,积极构建萧县“1+X”功能性新材料新兴产业体系,依托张江萧县高科技产业园发展创新平台,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化、融合化发展。

2020年萧县功能性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产值已过百亿元,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基地正逐步加大与科研机构合作力度,目前已成功引进徐滨士院士工作站,绿元素钠微研究中心章华教授实验室和安徽省低温共烧省级实验室成果转化中心。目前基地拥有新型建材企业15家,初步形成了以鑫怡高陶瓷、东润玻陶、华龙耐材等规模企业为主导的建筑建材特色园区,努力打造皖北最大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力争成为萧县工业经济的新引擎。

聚焦合作主题,拓展合作内涵。4月26日,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2020年度“建筑材料创新奖”颁奖大会暨获奖项目交流大会在宿州市萧县召开。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建材市场协会、萧县及相关县直单位、来自全国各地企业单位约2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合作之手正越握越紧,共赢之路正越走越宽。2020年10月28日,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先进材料研究院在张江萧县高科技园举办揭牌成立仪式。作为我国建材行业最大的国家级公益性研究事业单位,此次与萧县合作设立先进材料研究院,是该所迄今为止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的最大的项目,重点开展新型建材、绿色建材、利废建材、节能建材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发展。    

开放与合作是激荡新气象的重要力量。宿州通过积极搭建一系列的对接合作平台,将被更深层地感知、更深入地了解,为更广泛的优势互补、深化合作筑牢信任的基石。

宿州,正在打开高质量“走出去”和高水平“引进来”的大门,不断唱好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合唱”,在开放发展、合作共赢中书写更多“成全了我”也“成就了你”的佳话美篇。

下好毗邻“关键子” 带活合作“满盘棋”

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棋局”中,毗邻区域率先突破融合,无疑是落子“关键处”的“先手棋”。

宿州与徐州地理相邻、文化相承、产业相连,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宿州资源性产业比重偏高,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缺乏龙头企业及关联企业,产业链条较短,配套能力不足。而邻近的徐州随着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布局亟需调整,一批企业将转移搬迁,配套企业需平台承接,拥有丰富人力资源的宿州是徐州布局产业配套的理想之地。

先行先试,勇于突破。宿州和徐州积极打破省际行政壁垒和交通瓶颈,敢于做一些领跑的事情,努力闯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一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宿徐现代产业园呼之欲出。

宿徐现代产业园是宿州和徐州两市合作共建园区,位于宿州市埇桥区最北部、皖苏两省交界处,与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为一体,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2018年12月9日,宿州与徐州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原埇桥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建设宿徐现代产业园,并建立了战略谋划、高层推进、产业合作等工作机制,力求打造一体化发展“桥头堡”。

毗邻突破,弦满弓张;项目似箭,破空疾进。园区积极对接徐州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先后承接徐州市装备制造、工程机械等产业转移项目123个(其中徐工集团配套企业56家)。2020年园区新签约绿地健康新城、江苏新动力、徐州精大车桥等产业转移项目24个,协议总投资165.16亿元;江苏火花集团、徐州鼎元集团、江苏全球通精密钢管等25个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2020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4.16亿元,税收7.07亿元。

借梯登高,携手并进。宿州市萧县则与上海张江牵手合作,携手张江共建高科技园区,打造县域发展新引擎。

张江萧县高科技园于2015年初筹建,是上海张江首个县级合作示范基地,已建成10.5万平方米产城融合社区,并以萧县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按照“基金+基地”“投资+服务”等模式,积极导入上海张江优质资源,以股权注资方式面向全球吸引高科技企业落户萧县。

产业协同,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强动力。目前,园区已围绕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行业引入72家企业,带动1500人就业。园区2020年园区实现产值25亿,税收1.7亿。如今园区拥有6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企培育企业和4家省科创板挂牌企业,先后获批省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省级引才奖补I类平台、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

“落子如飞”,“合作之花”竞相绽放。

凭借制度创新,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宿州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模式的省际区域合作,一块块“试验田”展现出超越局部利益和传统思维的“想象力”,形成了一批示范性、带动性的合作成果,让未来令人无比憧憬和期待。

锚定发展“新坐标”  擘画未来“新蓝图”

江苏省徐州市和安徽省宿州市毗邻接壤,同在长三角北翼,同属淮海经济区和徐州都市圈,经济社会交往合作日益密切。

瞄准结合点,寻找协作点。4月23日,宿州市人民政府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正式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两市将以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各扬所长、团结共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人为本、均衡优质为原则,围绕共同发展目标,从加强重大政策对接和规划衔接、共建互联互通的徐州都市圈、构建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链、打造资源连片地区生态治理样板、加强区域优质均等公共服务供给等五大方面深化重点领域合作,共同构筑协调联动的区域合作创新机制,着力推动徐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开展深度战略合作,携手共赢美好未来。两市将以此次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努力实现到2025年,双方合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总体消除,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基本构建,徐宿同城化建设水平区域领先,成为徐州都市圈核心支撑、长三角北翼新增长极、全国跨省际城市间合作典范。

运筹帷幄挥椽笔,蓝图之下布“实”局。进入新时期,宿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共宿州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描绘了聚力建设皖苏鲁豫交汇区域新兴中心城市、聚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聚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聚力建设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基地、聚力建设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基地、聚力建设长三角区域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一城两区三基地”的宏伟图景,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宿州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胜利等方面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追求卓越天更阔,潮头当歌再出发。观大势、谋全局,定良策、出实招。一幅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宿州的时代新画卷正在渐次铺展。

天风浩荡长三角,披襟向洋奋楫先。

宿州,正迎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浩荡东风,着力推动全面链接的“1+5+N”工作布局,积极打造融长“强磁场”,奋力争当产业“首选地”,努力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全力画好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工笔画”,在更大的发展格局中酣畅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宿州篇章”。(通讯员 王勇敢)(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