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劳动节这天,在滁河全椒县古河码头段的一处水利工地上,两台挖机正在紧张作业,十多名工人在忙着回填土壤。类似这样的工地,在全县还有14处,其中滁河沿线就有11处。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连日来,该县水利部门加强调度,与时间赛跑,抢抓主汛期前晴好天气推进度汛工程加班加点施工,让这个五一小长假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劳动节。”
“2020的超标准洪水给全县水利工程造成了重创。为了确保今年安全度汛,2020年洪水过后,我们一边组织乡镇和水管单位对全县219处水毁工程进行紧急修复,一边按照'综合治理、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彻底根治'的原则,迅速组织编制了《全椒县灾后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开展水利薄弱环节治理工作,合计19个项目,估算总投资56.4亿元,并按计划逐一落实推进。”全椒县水利局负责人关敬海介绍到。
2020年7月,接连几场强降雨导致全椒县滁河襄河口闸上水位超警戒水位(11.0)3.76米,全县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特别是60多米长的滁河大堤,作为整座城市的最主要的防洪屏障,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水利工程发挥巨大作用的基础上,该县举全县之力奋勇抗洪,当年防汛工作取得了圆满胜利,全县107座大中小型水库没有一座出险,全县无一例人员伤亡。
汛情就是号角,短板就是努力的方向。在县水利部门多方争取下,总投资7530万元的滁河荒草二圩、三圩进退洪闸工程在2020年11月份相继开工建设。经过5个月的紧张施工后,目前两项工程均已具备自动启闭条件,有效提升了滁河的调洪能力。
“春节上班后,我们又立即投入全县度汛工程隐患排查和处理。针对各镇各水管单位上报的各类险病工程,逐处复核,制订方案,下发整改通知书,开工建设了24处除险工程,目前正在加班加点施工。滁河干堤古河码头段就是其中一处。5月上旬全部完工,坚决把度汛隐患处理在主汛期之前。”关敬海补充介绍到。
“过去,圩区内的老百姓最怕的就是发大洪水。一发大洪水不但圩区内的庄稼有可能被淹,群众都要拉家带口往外躲灾。现在政府把滁河埂修的像城墙一样,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在这边种田了。”说话人是全椒县荒草二圩内的一名农业承包户。
全椒地属长江流域、滁河中游,境内水系总体格局为“一横多纵”式,素有“洪水走廊”之称。近年来,在各届政府支持下,该县水利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滁河治理投入,筑堤防、建涵闸、架桥修路,将滁河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不但方便了周边群众出行,保障了农业生产用水安全,还有效抵御住了2020年的超标准洪水,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