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砀山县超乐文化艺术培训学校负责人张红雨以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为立身之本,用自身的真情和干劲儿演绎着平凡的艺术教育人生。他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丰富的艺术教学经验,培训了大批艺术生考进理想学府,使声乐和钢琴学员荣获国家级、省、市、县级荣誉,深受学生及家长的爱戴。他帮助贫困学生、残疾家庭学员,免除他们的学费,使其安心学习知识。他的这种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精神,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爱洒学生,滋润心灵。“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捐助舞台上,张红雨老师正带领他的声乐学员深情的演唱《爱的奉献》。张老师得知吉他学员汪子睿的父亲汪奔得了脑瘤,前期花费近40万治疗,主动给学员汪子睿的父亲捐款2000元,组织学校声乐学员,开展募捐演唱活动,并协调有关部门做了“水滴筹”捐款。
虽然大家慷慨相助,但病魔也没能放过汪子睿的父亲。2019年春节,汪子睿的父亲永远离开了人世。失去父亲的汪子睿,整天沉迷在痛苦中,对学习也失去兴趣,张红雨老师多次家访,鼓励孩子要坚强的面对生活,在他的无私关爱下,汪子睿同学逐渐从痛苦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并重返了艺术课堂。为了让汪子睿早日成才,张红雨在经济上对其进行帮助,从得知汪子睿父亲生病到现在,从未收过他的学费。张红雨老师说:“帮助学校的困难学员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我乐意去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快乐。”
作为一名艺术培训老师,张红雨关心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着他们的点点滴滴。砀城第三小学的胡洁同学,父母双残疾,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家庭开支靠胡洁街头演出卖艺维持生活。偶然的机会,张红雨老师遇到街头卖艺的胡洁和妹妹,内心深受触动,站在艺术专业的角度,他把胡洁和妹妹带到艺术学校,免费培育他们,从专业角度耐心教两个孩子从发声到专业唱歌。张红雨说:“看着两个孩子很可怜,咱能帮一点就帮一点,让孩子快乐度过童年的时光。”
一年多以来,张红雨一直用教师博大的胸怀关爱着这个残疾家庭的两个孩子,只为两个孩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快乐一些。在他的关爱和感染下,胡洁和妹妹更加阳光和自信了,张红雨老师说:“看着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我有无比的成就感!”
爱心投入,真情感染。张红雨老师一贯坚持的教育准则是“爱心投入,真情感染”。他把全部心灵才智和无私的爱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的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凝聚成了水乳交融的情谊。
今年3月份,培训学校有个叫汪祺智的学员,因体育课上不小心把脚扭伤了,不能到培训处去上课。张老师电话得知后,为了不影响汪祺智同学的钢琴课程,亲自到家去接汪祺智同学,培训学校在三楼,没有电梯,汪祺智一百多斤重,张红雨老师一口气把学生背上三楼,并耐心照顾他把腿抬高,鼓励他不能因为这点小伤耽误课程。在他的鼓励下,汪祺智同学完整的上完了周末的钢琴课程。
参与公益,关注社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张红雨最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对社会尽一份自己的责任。2017年—2018年,砀山县政府牵头举行“百姓大舞台、文明树起来”活动,他积极参与宣传树文明新风知识,并热情洋溢的演唱正能量歌曲。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组织“送文艺下乡”活动,每年几十场,张红雨总是积极参与演出活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不求任何回报。
2020年前,砀山县血库用血紧张。张红雨从砀山县广播电视台得知倡议后,立即积极行动,加入到义务献血的行列中。听到这个消息,他提前两天做好准备,不吃油腻、注重饮食,既然要献血,就要献健康的血。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足以见得他是多么细心和热心了。
多年来,张红雨始终认为助人是快乐之本,是一种美德,人生要有善心,多点爱心,能为他人多办点好事,多帮一份忙,就多一份快乐,社会就多一份和谐。他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不辞辛苦,成为大家心中的好榜样。(通讯员 李艳龙)(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