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小时候,父母如此教育左孝来,在他幼小的心田早早埋下了“粮食大似天”的种子,使左孝来对粮食产生深深的敬畏,并立志长大后要好好种粮食。他说:“那时候,我们没饭吃,经常吃山芋,对米饭十分珍惜。”
年轻时,左孝来为了生活到外地做一些小生意,后来孩子要上学了,左孝来回归家乡,他的回归是真正的回归——回归农村、回归农民身份;心中 “粮食” 的种子悄然发芽,他要做一位农民,一位新型农民——他的决定让家人与周边人都十分吃惊,要知道当时有能力的人,不是外出务工,就是在家乡经商,谁愿意当农民?
2013年,左孝来开始流转丁圩1200亩水田种植水稻,渐渐发展到2060亩,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左孝来种粮食采用机械化操作,犁田、割稻都用大型机械,打药、施肥用上了无人机,只有播种采用人工,每年仅播种一项用工达1000多个,为当地村民增收15万多元。左孝来还承包了200亩水塘,100亩养鱼、100亩饲养龙虾。又是种水稻又是搞水产,左孝来总有忙不完的活,可他乐此不疲。
左孝来流转的2060亩田地其中有脱贫户田地几十亩,他用工也是脱贫户优先,前些年每年有数名脱贫户在他的水稻基地就业,这两年那些脱贫人员年岁已高,才没来务工。
左孝来是一位有闯劲、有远见的人,随着国家对种粮食越来越重视,左孝来心中萌发一个大胆的计划,2020年,他注册了青阳县来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筹资200多万元创办大型稻谷烘干厂;如今已经完成整地工程,正在建筑厂房。这个烘干厂有6条烘干线,每天能烘干稻谷132吨,还能烘小麦等农作物,确保当地水稻等农作物在雨季涝灾中取得丰收。
作为新型农民,左孝来不断学习农业技术,遇到问题就向农技部门专家请教,他还抽空参加青阳县农业农村水务局举办的有关水稻、水产养殖等方面的培训班,极大地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使他的事业越做越顺,越做越强——这都归功于他对农业的热爱,更归功于他那份“种粮情怀”。(杨旭 殷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