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启动以来,砀山县突出“三个加强”、紧盯“三个重点”、把握“三个注重”、坚持“三个全面”,持续精准发力,推进镇委换届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截至5月18日,全县13个镇党委换届工作全部圆满完成,共选举产生镇党委委员117名、纪委委员43名、出席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177名,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砀山汇聚强大发展动力。
突出“三个加强”,精心部署实施,扎实推进镇党委换届工作。县委整体通盘考虑谋划,形成了上下有序、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使换届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及时部署。全县成立镇党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精心谋划部署,各镇迅速成立换届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联动格局。组织部门制作镇党委换届工作流程图、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手册,规范工作流程、明确时间节点,使换届工作整体有序运转高效。二是加强责任传导,紧盯落实。开展工作督促指导,以上率下层层压实换届工作责任。组成13个督导组,实现全过程指导。三是加强前瞻布局,超前谋划。集中开展党组织关系排查工作,对流动党员全面开展“拉网式”摸排,使应转尽转,全县各级党组织共转出党员826名,为换届打好“提前量”,引导党员正确行使权利,保障换届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紧盯“三个注重”,统筹全盘谋划,选优配强镇委领导班子。把换届工作放到完成“十四五”规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背景中谋划部署,着眼于优化班子结构、提升整体功能,选优配强镇党委班子。一是注重优中选强,优化班子结构。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形成搭配合理的领导班子专业结构。13个镇领导班子成员中配备35岁以下干部60名,占比43.17%;配备23名熟悉本镇情况本地干部、41名女干部。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配强党政正职,26名镇党政正职均具有2年以上乡镇领导工作经历或3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二是注重树牢导向,选准用好干部。注重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强化政治素质把关,全面推行干部政治素质正反向测评。优先使用在基层一线和重大斗争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干部,牢固树立基层导向,目前全县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达到98%以上。三是注重优化来源,拓宽选人视野。积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着力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等“五方面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不断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拓宽乡镇干部来源。
把握“三个重点”,坚持从严要求,认真做好代表产生和大会选举工作。在推选县党代表过程中,突出政治标准,严把资格条件,切实增强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在大会选举中,精细梳理程序,严格流程规范,为成功换届奠定基础。一是重点抓好代表推选。明确人选标准和产生程序,深入开展党代表考察,采取纪检、公安、计生、信访等部门联审,有效保证党代表质量。全县共产生1546名镇党代表,生产和工作一线党员、先进模范党员、妇女代表、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等代表占比均有所提高,有效保证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二是重点审核报告起草。把绘出一个好蓝图作为党委工作报告的首要目标,准确把握形势,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工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镇村干部,围绕“脱贫后怎么办,乡村振兴怎么干”开展调研讨论,认真谋划镇“十四五”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三是重点规范大会程序。坚持把加强规范工作程序作为大会筹备重点,分层分级开展换届业务培训指导,做好程序执行落实监督。
坚持“三个全面”,强化制度落实,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镇党委换届与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结合起来,真正把严肃纪律落实到换届全过程。一是全面压实监督责任。成立县镇领导班子换届风气监督组,制定严肃换届纪律、加强换届风气监督实施方案,建立违反换届纪律问题联查联办和快查快结机制。二是全面开展教育引导。通过各种专题培训和会议加强纪律规矩教育,逢会必讲、逢会必学换届纪律。通过网络、媒体、发放宣传单、大力宣传“十严禁”,印发《换届纪律提醒卡》4万余张,宣传海报1000份。三是全面畅通监督渠道。健全“信、访、网、电、微”等五位一体监督举报平台,及时受理违反换届纪律问题举报。建立举报电话专人24小时值守制度,实时监测和了解所辖地区的换届风气状况。成立违反换届纪律问题专项查核组,抽调机关精干力量参与,统筹做好违反换届纪律问题查核处理工作,对反映违反换届纪律问题联查联办和快查快结。(通讯员 李艳龙 齐凡)(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