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县刘瑞莲:老党员发挥新余热 洒真情献给下一代
来源: 李艳龙 李怀春 2021-05-24 09:01:08 责编: 陈亮

微信图片_20201222093315

梨乡五月,绿色如海,皖北砀山县正是大棚油桃成熟上市的季节。日前,在葛集镇白腊园村油桃大棚里,刘瑞莲正与青年果农交流油桃生产管理技术,了解油桃销售市场。

刘瑞莲曾是十六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荣获过“全国三八红旗手”“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优秀党支部书记”等称号。2019年春,刘瑞莲退休后担任葛集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她说:“人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本上过日子。虽然我退休了,但一名党员的思想不能退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不能褪色。”她发扬“党叫干啥就干好啥”的认真吃苦精神,为尽快熟悉关心下一代工作,她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专门到埇桥区桃园镇、砀山县朱楼镇参观学习关工工作。

image001

“青少年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刘瑞莲心有感触地说,“让我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对我的信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一名老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我要尽职尽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为了推动全镇各村、校关工委工作再上新台阶,刘瑞莲跑遍了全镇11个行政村和21所中小学,在全面了解了村、校关工委班子及工作情况后,她向葛集镇党委提出加强关工委工作的建议。镇党委调整了村、校关工委班子,充实精干力量,落实办公场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她组织举办葛集镇“五老”人员培训班,带领大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指示和相关精神,学习外地关工委的典型经验材料,提高“五老”人员的责任担当意识,增强他们抓好关工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关工工作夯实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广大“五老”人员积极主动,分别与275名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全镇58名贫困大学生申领助学金,同时联合镇妇联、民政所对全镇残疾儿童和孤儿进行帮扶和救助。 

白腊园村村民王福群因智力差造成贫困,全家4口人经济困难。刘瑞莲为他家的两个孩子申请了贫困生补助,帮助申报危房改造项目,建起3间宽敞明亮的新瓦房,并帮助他家建了2个油桃温室大棚,请来油桃管理技术能手“一对一”指导,王福群家的生活条件大大好转,顺利脱贫。目前,刘瑞莲联系的5户贫困户已全部成功脱贫。

image003

“水果专家说,想提高油桃品质,就要采取限产增质、增加大棚光照、合理调控肥水、减少化肥农药残留等措施。”刘瑞莲对青年果农说。葛集镇是大棚油桃种植重镇,但青年果农在油桃生产管理方面技术欠缺。2020年,刘瑞莲从郑州果树研究所请来水果专家与果农“面对面”授课,她组织果农认真听记,开展讨论,根据果树的负载量,用疏果控制数量,使青年果农树立“只有生产优质果,才能卖出好价钱”的思想理念,提高了油桃生产管理技术。

为发挥示范引导作用,2020年镇关工委建立“助力青年创业”新优果品培养生产基地,为青年果农致富和果业调整开辟了新途径。基地内种植了从郑州果科所、南京果科所引来的新品种,包括金魁、中桃十四、中蟠二号、中油蟠9号、未来之星、金陵黄露等多个品种,让苗木在基地内挂果,最终选择那些果个大、品质好、口感好、外观美、市场效益好的优质品种,在全镇大面积推广,让果农在生产上始终保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良性循环。

为提升油桃的品质,今年刘瑞莲帮助砀山宏远水果专业合作社和金审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申办了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为果农1300多个大棚每棚免费发放6袋有机肥,满足了果农1500多亩大棚油桃有机肥的需要,助力乡村振兴。果农高兴地说:“老书记人退休了,心还在俺老百姓身上。”

“天气热了,中小学生可以在家中洗澡,不要私自到河里游泳;到河里游泳,必须由家长陪伴。”2020年6月,刘瑞莲在葛集镇土山村宣传防溺水知识。她骑着三轮车到全镇各个自然村发放防溺水宣传单,每到一处就与学生家长交谈,教育孩子们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image005

刘瑞莲把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关工工作的重中之重,两年来,她经常到各校进行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安全教育,进行节日关怀关爱。每年清明节,她带领学生祭扫烈士墓,聆听先烈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让红色基因注入孩子们的心灵。每到“六一”儿童节,刘瑞莲带上学习用品到中小学节日慰问,给困难留守儿童送来节日的温暖和关爱。

今年3月,她联合镇文化站在葛集学校举办红色经典诗歌朗诵比赛,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4月在葛集学区举办“童心向党、健康成长”田径运动会。在刘瑞莲的组织带领下,全镇各个学校都举办了“学雷锋,争做新时代志愿者”活动,葛集学校共组建了15个乐于帮教小组,遍及每个班级。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学校的学风、校风大为改观,好人好事蔚然成风,有力弘扬了雷锋精神。

累,并快乐着。刘瑞莲深情地说:“虽然我退休了,但我要在关工委的岗位上发挥余热,助力乡村振兴,培养青年农民致富,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讯员 李艳龙 李怀春)(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