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今天你家采了多少竹笋呀?剥壳后的笋子明天全部给我,剥完后,我到你家来拿。”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菜贩的声音。连日来,老张的电话每天就像定了闹钟似的按时响起,基本上都是咨询及预订他家采来的竹笋。
前面提到的老张是庙前镇双桥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根发。他一家5口人,儿子和儿媳都是一级智力残疾,是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孙女在上大学。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大家庭的帮助下,他家于2019年胜利脱贫。
为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镇村两级帮扶干部主动作为,每次走访时与张根发促膝谈心,帮忙动脑子,出点子。张根发一家人脱贫后思想上也不懈怠,结合自家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天气晴朗一家人就出门找活干,寻找挣钱的门路,一分一分挣,积少成多,稳定家庭收入来源,在脱贫的道路上越迈越稳。
“今年竹笋价格比往年高些,而且比往年好采。我家每天要采几百斤毛竹笋,剥壳后也有100多斤竹笋,野生竹笋市场销路好,不愁卖,每斤价格从2至3元不等,现在是笋子罢市季节,市场上竹笋数量少,好卖价格也高,一天打电话来要竹笋的菜贩有好几个人,一季笋子下来,家里几千元收入稳稳的。”张根发说道。
双桥村像张根发家庭一样上山采竹笋的村民有很多。天麻麻亮,村民们就三五成群骑电瓶车去山里,中午时候差不多就能打满满几大袋回家了。竹笋从袋里倒下来剥壳,大家分工明确,有用刀削竹笋的头部,有拿削过的竹笋去剥壳,像绕线那样将笋壳转下来,之后把没有剥干净的清理一下,再用绳子给剥好的竹笋一把把给捆扎起来。采笋的村民有的像张根发户一样把加工好的新鲜竹笋卖给菜贩;有的则是把剥出来的干净竹笋用清水煮沸晒干,待九华山旅游旺季时候再卖笋干,多挣一些钱。
青阳县庙前镇是中低山丘岭岗地区,林竹资源丰富,每年野生竹笋破土出芽时,当地村民就手提竹篮和麻袋进山采笋,不仅为当地村民的餐桌上增添一道健康美味,也是当地不少农民家庭经济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小竹笋特色产业创收模式只是当地村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阳县庙前镇依托九华山区位优势及丰富的资源,主动承接九华山旅游辐射,打造以乡村旅游为依托的全域旅游格局。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工作机制,引领带动农民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乡村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生活和发展上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力为农民增收创收保驾护航,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张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