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农户、拉家常、解难题……合肥经开区高刘街道新桥社区工作站栗艳今年以来显得格外忙碌。成为社区网格员后,动不动就往居民家里“钻”,不离身的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入户随访的情况,小到政策宣讲、民情收集、居民评议,大到矛盾化解、环境治理,一个小本见证了乡村治理网格化模式如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00米”。
栗艳家住合肥市经开区高刘街道新桥社区,和不少安置小区一样,群众生产生活、邻里矛盾纠纷、村容村貌治理等,是村里工作的重头戏。“以前,村干部人数有限,还要承担大量繁重的事务性工作,而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新桥社区工作站临时党委书记张世敏介绍说,村民的情况摸不透,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矛盾也越积越深。
今年以来,高刘街道通过实施农村网格化治理,在服务群众方面作出有益探索。以连环新村安置点为例,该小区以小区楼栋为单位,通过网格化的管理体系,选出15名党员担任楼栋长和二级网格员,为全小区1000多个家庭提供社区服务,实现了全覆盖。
“楼栋长由党员群众推选,距离群众最近,也最掌握群众的日常情况。哪家生产生活遇到困难了、哪家有红白喜事了等等,他们都能及时了解,并通过向上反映,解决问题。”栗艳说。
在成为社区网格员后,栗艳专门负责网格内居民的日常服务。今年3月,栗艳和往常一样入户随访,与居民闲聊中说起新桥家园28栋近日来鼠害、蟑螂较多,和物业多次反映,也做了一些除害措施,效果仍然不明显,一楼居住的王大爷很是不满。“群众无小事,要加快解决。”栗艳查看现场、拍照记录后,及时向工作站反馈了情况。没多久工作站便安排专业人员深入查找“病灶”,找到病害藏匿之处,提出根治办法,组织开展生物病媒防治,达到良好的效果,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涉及多户的健康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再小的问题,对网格员来说,也是大问题,因为这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栗艳说,“小小的网格员也能解决大难题,帮助乡里乡亲。”
除了网格员,每个网格还配备了包片指导员,由包片干部担任,负责协调指导网格员开展工作,及时掌握群众需求,确保服务下沉。同时,包片指导员和网格员们还会定期开展政策宣传工作,在医保报销、惠农资金发放等方面解疑释惑,使群众的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解答。
高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熊运平表示,通过网格化管理推动乡村治理,不仅能够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家家户户,提高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的能力,也有助于让大家主动参与到农村公共事务中来,最终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这样的模式可以有效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真正做到沟通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干群心连心。(安徽日报党媒云记者 郜征 通讯员 陈佳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