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黄湾镇晏路村的位波1976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土地有着特殊感情,他瞄准长三角大市场,以晏路村小郑庄为基地,大面积流转土地种红薯,做大做强红薯产业链,把千余亩红薯销往上海、苏、锡、常、南京等大市场,不仅自己致富,还常年带动百余人务工增收、百余多户发展薯产业致富,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位波(左)在计算红薯藤长度和长势
位波在南京从事物流运输行业10多年来,对运输物流和城市商业市场十分熟悉。2018年返乡创业,在朋友介绍下,他自己承包晏路村小郑庄土地700亩,种红薯200亩,亩产量超过6000斤,产值超过4000元每亩。2000年,他流转800多亩土地全部种植红薯,选用鲜食型红薯品种、西瓜红,烟薯25(烤薯型)紫薯系列和淀粉型红薯两个优良品种,所种植的西瓜红红皮红心红薯200亩,全部都是绿色食品、保健品型订单销售,以每市斤0.7元的价格,从地头直接拉到上海、苏、锡、常、南京市场。所加工出的粉丝,由于品质好、不掺假,基本被上海和南京市场包销。加工淀粉型红薯粉丝和粉渣亩产值达到7000多元。
位波建起的能储藏100万斤红薯地下大窖
今年,位波加大鲜食型和加工型两个品种种植面积,以晏路村为中心,种植红薯发展面积1300多亩,已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签订销售订单,到目前,全部完成栽插任务,长势良好。为了做大做强红薯产业,位波在红薯选用良种、窖储、育苗、苗圃、大田移栽和秧苗销售等方面,都是推行全程产业链。他在韦集镇建起苗圃基地,秧苗不仅满足自己栽插,还向社会出售,售价每株0.1元,他采取订单销苗,订单回收红薯,以保底价0.6元一市斤回收红薯,车到地头收薯,直接拉到南方大市场。去年一些和他协议种红薯的农户,都获得较高的效益。今年,他的红薯秧销售供给周边县、乡群众要比去年扩大一倍多,已有蚌埠、固镇王庄、韦集、黄湾镇的三桥、红星等100多农户,栽植面积3000多亩,按照保底价收购他们的红薯,亩均最低收入3000多元,比种玉米高出2000多元。由于种植红薯用务工人员比较多,每天上工20--30人,高峰期100来人,极大带动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干群们都赞扬位波为群众找到了增收路,说他产业做的大,链条拉的长。
位波在韦集镇建起的红薯育苗基地
位波在红薯生产、加工、销售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被各级领导誉为薯王和专家。他对红薯不仅能精准计算出亩产量、亩产值、斤产粉、斤出渣、亩产秧的大小数据,还对红薯全身都是宝能“吃干炸净”,附加值提的最高。他自己带头示范,并安排所有种植户跟着他学会“吃干炸净”方法。储好种、育好苗是一大笔财富,不仅保障自己种植,还能向外出售,带动更多农户加盟做大薯产业。对完成育秧后的薯母,切成薯片晒干;对加工粉丝的薯渣,晒干后都向酒厂出售。红薯收获时,秸秆和叶打包,向养殖场出售。每亩就卖薯秸秆就能多收入200多元,卖渣能足够雇工工价钱,红薯的附加值被他越拉越大,并传授群众都增大收。
红薯田吸引部分附近妇女就近就业
由于位波对红薯品牌做的大、做的强,在宿州市和灵璧县名气大,被县镇领导誉为青年创业家、返乡双创先锋。他的红薯品牌曾两次参加县政府举办的农展会上展出,2019年和2020年参加宿州市政府举办的农展会上参展,受到领导和嘉宾高度赞扬。展会上人们都在祝福他,愿他的红薯路越走越宽,薯产业越做越强。(刘万广 许林)(安徽日报宿州记者站 何雪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