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不怕死,来吧!”……日前,合肥经开区高刘小学礼堂里,宣讲员声情并茂地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现场观众深受感动。
这是以高刘籍烈士红一师政委李坦为原型创作的红色情景剧目《烈士—李坦》,全部由街道后备干部自编自导自演。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红源宣讲队”的成员。当天,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中汲取奋斗力量,弘扬革命精神,街道举行了“红源宣讲队”授旗仪式。
为什么要成立这样一个宣讲团?队长方庆宗表示,高刘是合肥西乡革命发源地,也是合肥母亲河南淝河的发源地,红色热土、史料众多。“我们专门成立‘红源宣讲队’,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核心,紧扣高刘本地党史,通过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持续开展宣讲活动,把党的最新声音传送到基层每个家庭每个人,把高刘的发展成就展现在人民面前”。
据介绍,“红源宣讲队”目前有15名成员,除队长方庆宗是“50后”外,其他都是来自高刘街道机关、村居的年轻“80后”“90后”干部。
胡文文是高刘街道宝教寺村的一位工作人员,作为返乡大学生,在过去5年时间里扎根一线,每天都要与村民打交道。
“因为长期和群众打交道,所以知道什么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如果纯粹讲理论知识,群众可能听不懂、不愿听,所以要结合村里的实际工作来讲,有时候还要增加一点有趣的互动,既讲大事,也讲感情。”胡文文表示。
“我加入宣讲队的初心很简单,就是希望把一些党的惠残政策及时告诉和我一样的群体,让他们争取做生活的强者”。街道残疾助理员刘阳此前曾多次参加演讲比赛,对如何面向群众的宣讲也有自己的理解“一定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话”。
“小故事讲出大情怀。” 高刘街道负责人认为,本土宣讲员站上“C位”,不仅可以发掘更多人参与,同时更可以拉近理论宣讲与群众的距离,让理论宣讲具象化、生活化、故事化。
据悉,高刘还在探索打造“百家宣讲”工程,把演讲讲坛延伸到田间地头和各类活动中,推动宣讲往“小”“微”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我们宣讲员的身影。” 方庆宗说。(王振娅 文/摄)